腹腔干动脉瘤带毛弹簧圈栓塞1例报告

来源 :第五届中国西部介入放射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gegoodluc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腹腔干动脉瘤是一种罕见的血管性疾病,占整个内脏动脉瘤的4%,居第五位。国内、外少有报道,栓塞治疗者未见报道。本文对笔者用带毛弹簧圈栓塞腹腔动脉瘤1例作了报告,本病例的治疗可采用开腹外科手术,也可行介入治疗,有报道开腹手术死亡率达到21%,而腔内栓塞技术具有微创、有效和低风险的特点,避免了开腹暴露的困难和创伤,近年有替代传统手术的趋势。用带毛弹簧圈栓塞腹腔千动脉瘤的成功,证明该法创伤小、疗效好、并发症少。
其他文献
目的:总结X线导向下经鼻空肠管置入(鼻肠管)的体会并探讨其临床应用的价值,尤其是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重症胰腺炎中的作用。方法:采用NUTRICIA公司生产的普通鼻肠管,在X线导向下经鼻空肠管置入,在透视下以腰椎嵴突连线为标志, 鼻肠管头端跨过脊柱10~15cm即可,拔出导丝,经导管注入碘水或空气进行造影确认导管已经在空肠起始部,将鼻肠管固定,临床医师根据病情制定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方案,通过鼻肠管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臭氧消融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CT导向作用。资料与方法:收集56例患者,经CT或者MRI检查证实为椎间盘突出症,均表现为腰背部疼痛及下肢麻痛,在CT导向行臭氧溶解治疗.对他们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CT在椎间盘臭氧分子消融术中的定位导向作用。结果:术前、术中、术后CT导向椎间盘突出症的定位,定性作用,指导医师准确穿刺,全部成功.注射臭氧后CT扫描显示观察臭氧在腰椎间盘内分布成裂隙状,髓
目的:观察介入疗法配合超短波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15例患者经介入再通后,应用超短波治疗;对照组16例,以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糜蛋白酶宫腔内注射治疗后配合超短波治疗,比较其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治愈率46.6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257%,治愈率为31.2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介入再通配合超短波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有
笔者介入组自开展介入治疗半年期间,共收治了3例输卵管阻塞病人,患者术前均作子宫输卵管造影证实两侧输卵管不显影或仅间质部,峡部部分显影,年龄26-35岁,两例原发不孕,一例继发不孕,文中对3例输卵管阻塞病人进行了输卵管再通术,取得成功。
1987年国外学者首先对选择性输卵管造影及再通术此技术作了报道,随着此项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问题,尚待不断探索,不断完善,为了逐渐规范,合理运用此技术,推动这一学科的不断发展,笔者就选择性输卵管造影及再通术的治疗若干问题进行规范化探讨,给出了选择性输卵管造因影及再通术操作方法与注蕙事项及防护,并对选择性输卵管造影及再通术疗效作了评价。
目的:探讨临时性全腹膜支架在气管、支气管胸膜瘘治疗中的相关问题,安全性,可行性和支架置入的时间,取出方法。材料和方法:选择5例气管、支气管胸膜瘘病人,全为男性,年龄40~60岁,其中两例为外伤所致,气管:右主支气管多个破口,无感染征象,另3例为肺叶切除术后,形成支气管残端胸膜瘘,脓胸形成,右肺上叶合并中叶切除两例,左肺上叶切除一例,术后残端形成残端胸膜瘘,胸壁造漏引流.所有病例经CT平扫及CT多平
目的:探讨经皮肝胆管引流和置入内支架治疗梗阻性黄疸的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经介入治疗的26例梗阻性黄疸病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26例直接置入支架,4例置入内或内外引流管,1例失败.成功治疗的患者,其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实验室检查:血胆红素明显下降,肝功能恢复良好。1月后复查肝区平片,支架或引流管位置良好,减黄效果满意.结论:介入治疗梗阻性黄疸是一种方法可靠、疗效确切的微创治疗方法。
目的:通过对误诊误治病例的分析,提高对腰腿痛病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15例误诊误治病例.男9例,女6例,平均年龄61.5岁.结果:8例患者均有恶性肿瘤史,L3~4椎体结核3例,L4~5椎间盘炎1例,T12~L3节段椎管表皮样囊肿1例,椎管脂肪增多症合并椎间盘突出症2例.结论:重视临床病史的采集和体格检查,合理利用辅诊手段及提高临床实践技能是减少误诊误治的关键.
大咯血是临床急危重症之一,常因呼吸道阻塞窒息或失血性休克而危及生命。大咯血原因很多,常见于支气管扩张、肺癌、肺结核等。支气管动脉-肺动、静脉瘘引起的大咯血报道不多,本文对某院4例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致大咯血的诊断和治疗经过做了报导。
目的: 研究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对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疗效.方法: 对43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经股动脉穿刺行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栓塞剂为1mm×1mm×1mm大小的明胶海绵颗粒,栓塞面积在70%左右.结果:43例患者术后3天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均逐步升高,肝功能损害较前好转,未出现脾脓肿、急性胰腺炎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该方法具有创伤小、疗效确切及保留脾免疫功能等优点,是脾功能亢进的首选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