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土地利用问题分析

来源 :中国地理学会,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贵州省地理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f_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边缘区是城乡过渡地带,是城市经济、文化和社会观念由城市向乡村的渗透地带.如何通过土地利用规划来实现"城市—乡村"从用地布局到社会经济特征的统筹是十分值得研究的问题.通过研究城乡互动模式,分析了中国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对问题产生的根源进行了研究,并为实现城乡一体化提出解决对策.指出城镇土地应做到最大限度的集约、高效利用,优化资源配置,这样就可节约出一部分土地,相应的就可以少占用农用地的数量,实现城市、农村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用地不合理会导致城镇用地的管理难度,所以在对土地进行管理时,应做到城乡土地统一管理,互相配合,“分工不分家”,这样有利于两者的健康发展。进行城乡规划确定用地规模时,一定要根据当地真实情况,合理预测人口,确定城市用地规模,总结城乡发展模式,尽可能准确地预测出在新一轮规划中,未来若干年内城乡人口的数量及变化状况,以此制订出准确合理的用地规划。
其他文献
为加快陇县现代农业发展步伐,本文对陇县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建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龙头企业、科技能人、生产大户参与到园区建设中来,实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产业化发展,建立“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运行模式,立足区位特点和资源优势,按照“布局合理,定位准确,整体规划,分步推进,突出特色,错位发展”的要求,统筹编制园区建设总体规划、工程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规划要与本地“十二
冷家油田开发公司按照油田公司"大运行"理念和"11356"工作体系要求,紧密围绕提高管理技术含量,创新改进生产方式和生产运行方式,逐步形成了以增储稳产为中心、以提高管理技术含量为手段、以创新思维为工作思路的生产运行新的管理模式.
采用因子分析法、重心分析法及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利用SPSS、ArcGIS和Geoda,探究了河南县级尺度农田利用集约度及其空间分布、空间变化特征.研究发现:河南农田利用集约度较高的县级单元多分布于河南东北部;近邻城市的农田利用集约度亦较高;农田利用集约度相近的县级单元呈空间集聚态势,尤其是以较低农田利用集约度的县级单元更为明显;农田利用集约度重心点位于河南几何中心点的东北方向,且随着时间推移仍不断
土地整理潜力评价是土地整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分析的重要内容和制订土地整理规划的根本依据,同时也是土地整理分区、土地整理项目选择和整理时序安排的基础.本文首先回顾了我国耕地整理潜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对耕地整理理论和影响因素进行全面探讨,指出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耕地整理是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过程,其潜力内涵包括提升自然适宜性、生态合理性、经济有效性、技术可行性和社会可
丘陵山区土地整治项目受到地形地貌的影响,实施过程中情况复杂多变,工程模式也与平原地区相差较大,因此对其现状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现场调查和文献查阅的方法,结合鄂西丘陵山区土地整治项目的特点,对该区域土地整治项目现状特征进行分析和归纳,总结出丘陵山区土地整治的新思路,提出应实施可持续土地整治战略。加强生态安全和环境保护建设,山区土地整治要充分综合其他各类农业项目,统筹安排,集中连片,规划出亮点;
土地复垦不仅对发展农、牧、林业生产有着重要意义,也是保障矿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其中,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工作是矿区土地复垦方案设计的核心内容.不同地质背景矿区自然条件不同,特别表现在母岩的差别,从而需要考虑不同的评价指标及标准.本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石灰岩矿区和花岗岩矿区作为研究对象,从二者的地质背景、评价单元、指标参数等方面进行差异分析,再将适宜性评价的结果予以对比分析,得出两类矿区合适的土地复
利用环渤海地区分县社会经济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构建农村空心化程度、耕地利用集约度指标体系,采用神经网络确定权重的方法,对环渤海地区分县农村空心化程度和耕地利用集约度进行综合测评,并以山东为例,进行两者耦合规律探索.结果表明:①环渤海地区农村空心化空间差异显著,高度空心化且进入稳定期的地区主要集中在"C"型沿海地区.平原传统农区,农村空心化正处于空心化的成长、兴盛期.低度农村空心化主要集中于落后山区
农村宅基地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农村土地管理的热点和难点.本文通过实际调研,分析当前珠江三角洲地区农村宅基地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代表的快速城镇化地区,宅基地建设未能与经济发展同步,缺乏统一规划,普遍存在一户多宅、人离宅不拆、超面积住宅、空置住宅、"空心村"及"小产权房"等现象,非法买卖宅基地时有发生.应努力开展制度创新,探索宅基地使用和流转管理机制
研究目的:分析三峡工程生态屏障区农村居民点现状,探讨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改善人居环境,实现库区农民安稳致富.研究方法:统计分析法、因果分析法.研究结果:重庆武隆生态屏障区农村居民点分布现状表明,居民点存在3个问题:一是空间布局不合理,有待调整.二是居民点总体面积过大、人均占有面积差异显著,有待改善.三是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有待提高.研究结论:将研究区域农村居民点分成搬迁型、消逝型、规模
本文以广州为研究对象,以广州全市165个街镇为基本单元,基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利用景观格局指数分析土地利用格局,从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进行土地利用效益综合评价,概括出土地利用格局和土地利用效益的空间分异特点,并通过定量分析对土地利用格局和土地利用效益之间的耦合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格局和土地利用效益是相互关联、彼此影响的耦合关系,土地利用格局是土地利用效益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