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犯罪流浪少年的司法保护

来源 :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2004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onvshas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流浪少年是指18岁以下的离开家人或监护人在外游荡超过24小时且无可靠生存保障并最终陷于困境的未成年人。根据民政部的统计,目前我国每年大约有超过15万人次的流浪儿分布在全国的各大城市中。 针对他们的司法制度应有别于成年人,针对这些犯罪的流浪儿我们的司法制度的立足点应该保护,即重在教育、感化、挽救,而不是惩罚;我们针对他们的司法行为是矫正他(她)们的犯罪心理和行为习惯,使他(她)们能够成为健康成长的少年和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最终目的是让他们顺利地回归社会,而不是仅仅把他们关进监狱。鉴于目前我国对流浪少年犯罪后司法保护制度存在的缺陷,我们有必要对联合国制定的有关青少年保护的国际规约及国外对流浪少年犯罪后司法处遇进行研究,借此促进对我国犯罪流浪少年司法保护的思考,以期这些走上犯罪道路的流浪少年能顺利地回归社会,将来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
其他文献
我国1997年刑法第17条第2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与1
会议
本文讨论所谓未成年人之刑事责任年龄,泛指未成年人对其触犯刑律的行为应否负刑事责任的年龄。无论是根据中国内地的犯罪构成理论还是大陆法系的犯罪三要素理论,凡未达到法律所
刑事责任年龄是刑法理论中犯罪主体领域的重要问题。近年来,关于相对无刑事责任年龄人具体应承担刑事责任的犯罪的范围,学者们探讨较多,争议颇大。本文拟结合理论界的异议立足于
医学、社会学、心理学、犯罪学等学科的研究表明,未成年人因生理、心理特殊性而导致的行为失范与心智健全的成年人所实施的犯罪行为有着显著的不同,因此,非成人化惩罚方法已成为
会议
未成年人是指未满18周岁的公民。我国刑法理论上的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所实施的符合刑法规定的具体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对未成年人犯罪能否适用无期徒
随着信息化、电子化的发展和互联网运用的普及,C2C电子商务发展迅猛,但C2C电子商务税收管理方面存在一定困难,导致大量税款流失。笔者基于传统征管手段下C2C电子商务税收征管
关于处理未成年人犯罪中的未成年人保护问题,我国已经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两部法律。在这两部法律中,着重从保
6月23日,索尼中国专业系统集团(以下简称“索尼”)在北京展示了最新推出的三款高亮度工程投影机——VPL-F700XL,VPL-F500X和VPL-F400X。至此索尼工程投影机产品线进一步完善,2010年上半年上市销售的产品达到了9款,工程投影机将成为索尼投影机的战略重点之一。  索尼的三款新品采用了索尼最新的元机液晶板结合无机棱镜光学技术(dghtErawithLong Lasting Opt
本文讨论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未成年人犯罪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如何构建合理科学的未成年人犯罪处置体系日益受到各国政府和法学界的普遍关注。未成年人犯罪处置体系包括刑罚和非刑
讨论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是指至少有1名涉案被告人在实施被指控犯罪行为时的年龄不满18周岁的刑事案件。全国各级人民法院每年审理的一审、二审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及未成年人减刑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