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用核动力装置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运行特性研究

来源 :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seph03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介绍一种船用核动力装置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组成与运行方式;利用改进的RELAP5/MOD3.2 程序对其运行特性进行了理论计算.研究表明:垂直管内蒸汽凝结换热对两相流自然循环的流动与传热影响大;稳态工况下,系统可以实现稳定的两相流自然循环,系统排热能力受蒸汽发生器水位的影响大,冷却水入口温度与系统压力的影响相对较小;系统的启动特性良好,可快速地建立环路的自然循环.分析了船舶摇摆引起的附加压降和重位压降对流动特性的影响,以及摇摆条件下的重位压降与流动阻力对流速的影响.结果表明:摇摆条件下,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自然循环能力下降.摇摆振幅越大,平均凝水流量越小,波动幅度越大;随着摇摆振幅的增加,流动阻力对平均流速的影响略有降低.
其他文献
采用有限元技术,对食品双螺杆挤出机中流体的速度场、压力场进行了仿真研究。通过后处理计算,得到了各种工况下的比能耗。采用可旋转的中心组合设计方法进行了试验,分析仿真与试验结果存在差异的原因,并对仿真计算结果进行了修正。以修正后的仿真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为基础,对所建立的BP 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建立了食品双螺杆挤出机挤压系统模型,此模型可用于挤出机比能耗的定量预测。
该文在分析了国内外果蔬气调保鲜运输现状的基础上,对比了国内外果蔬运输装备不同气调系统的工作特性。针对国内气调运输的需求,设计了一种果蔬保鲜运输智能液氮气调系统,并对该气调系统进行结构设计和特性试验研究,确定气调控制系统的结构参数和控制策略,搭建气调系统控制平台。上述研究为处于起步阶段的我国果蔬保鲜运输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过去二十年,中国饮料行业飞速发展。同时,净罐装量作为衡量产品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尽管许多诸如流量计等技术被用于饮料灌装量控制,但实际液位监控设备显得非常必要。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此目的的非接触式电容检测方法,其传感器基于“饮料介电常数远高于其包装瓶的介电常数”这一基本原理,因此,带包装饮料的电容值取决于包装内饮料的液位。也就是说,瓶内饮料液位越高,该瓶饮料的电容值也越高。本试验开
本文提出对纸质捆扎带物理性能实施增强的方法。将丙烯酸淀粉接枝乳液稀释至适当浓度,再加入少量聚乙烯醇,用涂布法对纸带表面进行施胶处理,经过对比实验确定了胶液的配制方案,同时论证了施胶对原纸带抗张强度和粘合后剥离强度的增强作用,而此种胶体母液为植物可再生胶,因此达到了环保的目的,为环保型捆扎纸带的推广提供了理论依据。
本文探讨了农产品对RFID标签信号传输的影响,利用含水率为10%的棉秸秆开展的微波测量实验,研究了农产品密度、厚度与RFID标签信号传输之间关系。实验结果显示:农产品包装件明显减弱了RFID标签的传输信号,而且当农产品密度增加时标签微波信号的传输功率被衰减。其实验研究结果可为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为提高我国木材加工的综合利用率,针对家具制造等生产现场残留大量不规整小木块的现象,设计一种基于PLC控制的新型自动多片锯,实现非规整木块的自动化锯切生产。新型自动多片锯由自动上料部件、高度检测部件、自动牵引部件、圆锯调整部件等关键部件组成。生产实践表明,该新型自动多片锯能自动锯切不规整的小木块,锯切 400mm 长的单木块时间少于10s,可有效提高木材的综合利用率,提高木材加工的生产效率,降低工人
介绍了氢同位素标准气体制备方法,涉及重量法、压力法、体积法、渗透法、饱和法、电解法、指数稀释法等,其中详细地说明和比较了前三种方法.结合研究的需要,建立了一种低浓度氘、氚配气系统,其配置同一丰度标准二元气体的相对标准偏差可达0.02%.
辐照技术是一种非热力加工技术,利用电离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效应,对物质或食品进行加工处理,实现射线对食品分子的修饰以及降解食品中的有害物质的目的,是一种有效提高食品安全性和延长食品货架期的绿色食品加工方法.本文在归纳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食品安全现状的基础上,综合探讨辐照技术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的作用特点及应用领域.
能源、环境和气候变化问题已经成为全球高度关注的政治议题.本文从能耗、排放等角度对核电和电动汽车协同发展进行生命周期评价,分析表明:核能发电动力链的电动汽车为基础的能耗、排放评价,相比普通汽油汽车、燃煤发电动力链的电动汽车都具有相对优势;电动汽车在夜间充电对电网能起到填谷的效应,替代抽水蓄能电站保障核电安全稳定运行.分析结论对促进核电、电动汽车和智能电网的协同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采用地壳流变学和连续介质变形及走滑剪切断裂的理论与方法,通过野外调查,显微构造分析和现代测试手段相结合进行变形分解,建立了多级走滑断裂系统;通过桂东北苗儿山地区走滑断裂叠接带及其矿脉构式与动力学特征研究表明,花岗岩型富铀矿(矿带、群、体)的形态、位态、内部结构、空间展布及形成演化,都不同程度受走滑伸展成矿构造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