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膜的传湿性能研究

来源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08年传热传质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dusamat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满足新型新风节能空调的推广对薄膜技术的发展提出的高新要求,本文就薄膜传湿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建立了简单的二维对流扩散传质物理数学模型,并进行了初步的数值模拟与分析,获得了影响薄膜传湿性能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薄膜可以拥有很高的传湿能力,经过进一步的研究开发后,有望在新风节能空调以及其他相关领域上获得广泛应用。
其他文献
本文报道了低沸点非共沸混合工质R32/R134a在微尺度管内的流动沸腾换热实验研究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当质量干度大于0.1时,质量干度和质量流量对换热几乎没有影响,微尺度通道内流动沸腾换热主要取决于热流密度,核态沸腾在换热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和常规管道相比,相同条件下微尺度管内流动沸腾换热系数常规管道高30﹪-200﹪.提出了微尺度通道内流动沸腾换热关联式,实验数据和关联式相比较,误差在±25﹪以
以西红柿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冷藏包装瓦楞纸箱内换热的三维物理和数学模型,并编制计算机程序进行数值计算,揭示了不同工况下箱内温度分布特性及箱内外温度的差异,得到了最佳的冷藏保鲜工况.
稠油开采注汽过程中,蒸汽沿井筒流动,一方面存在压力损失,另一方面热量向周围地层传递.蒸汽因能量损失,干度下降,两相流态发生变化,影响压降.二者是相互影响,相互关联.因而在蒸汽沿整个井筒流动过程中,仅采用一种流态计算压降,或压降与热损分开计算均存在不足.本文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建立了考虑蒸汽流动型态变化的压降与热损综合计算模型,并进行了实际计算.
通过建立接触热阻的几何模型和热模型,在采用混合交错网格技术的基础上,在微尺度上对固体粗糙表面之间的接触热阻进行了微尺度模拟,最后分析接触热阻的影响因素.
建立了描述锯齿形通道内周期性充分发展对流与换热的非稳态数学模型,采用适体坐标,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显示,再所考虑的参数条件下,Re≥100时温度场和流场随时间发生振荡,并且振幅随Re增加而增大;进一步增加Re到一定值后,在通道内产生涡旋,换热明显增强;通道夹角a以及通道间距的变化对换热的影响是比较大的.
针对液滴型微PCR芯片中液滴定位的要求,设计了一种微通道内的隔断结构。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都表明,该结构对于疏水表面可以较好实现液滴或液柱的定位,在隔断等间距的情况下,隔断阻力只与隔断间缝隙的宽度有关,而与隔断数目无关,宽度越小,隔断阻力越大。
对典型城市生活垃圾基元在焚烧炉条件下的干燥过程进行模拟计算,分析其干燥特性。结果表明:垃圾基元干燥过程的升温主要集中在前半段。非生物质垃圾基元具有更易干燥的外边界特性。生物质垃圾基元的收缩效应将先阻碍干燥、后促进干燥,拐点出现在进入干燥降速期时。随着干燥温度的升高,其收缩速率逐渐增大。当考虑生物质垃圾基元的收缩特性时,计算误差比不考虑收缩特性的误差减小46.4%。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吻合较好
管内插入物强化换热是一种有效方法。洁能芯(一种在流体流动时可以旋转的转子结构)作为管内插入物的一种,在强化换热的同时还具有良好的除垢效果。数值研究表明,内插洁能芯的管内流动与换热,可使换热强化30%,但阻力增加4~5倍。通过对几何参数影响的研究,发现随着洁能芯(转子)的长度L和洁能芯与管壁间距S的增加,管内Nu和阻力系数f 有不同程度的减小,较大的L和较小的S 有更优的换热性能。该研究可为节能芯的
本文采用实验方法研究了去离子超纯水流过内径为19.6μm的微管过程中的流动与换热特性。通过测量蒸汽加热的微管进出口的压降以及温度,得到了微管内去离子水流动的摩擦系数和Nusselt数,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粘性耗散效应以及双电层效应的综合影响下微管内的摩擦系数要高于Hagen-Poiseulle理论值;而由于受流体热物性变化以及共轭传热的影响,当Reynolds数大于500时实验测得
设计制作了用于研究水蒸气透膜传递特性的实验装置,其中实验段由流体通道、薄膜和水槽三部分组成。通道的截面为5×50mm的矩形,总长800mm,其中通入相对湿度较低的空气。膜夹在通道与水槽之间,在水面和膜之间形成高湿度的空气层。水蒸气由空气层向通道内传递。基于这种结构,建立了对流传质阻力、薄膜传质阻力和空气层扩散阻力的三阻力串联模型。采用该实验装置对PTEE膜进行了测量,通过用总阻力减去对流传质和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