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黄海油气资源区海底沉积物与其物理力学性质的关系

来源 :我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勘测研究专项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mphor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报道了南黄海油气资源区海底沉积物的分布特征和沉积物理力学方面的分析结果;从物理性质和力学特征各方面对南黄海海底沉积物进行了综合工程地质特性研究,发现本区沉积物结构、剪切特征、含水量和液塑限随深度的变化而变化;本区样品主要为软、粒径较细的沉积物具有高含水量、中~高塑限,高压缩性和抗剪切强度小的物理力学特性.
其他文献
本文着重研究并实现了利用四维变分伴随法优化非线性潮汐模型的开边界条件.其中采用的二维非线性浅水模型既考虑非线性底摩擦和侧向粘性涡动混合,又包括非线性平流项;离散伴随模型的建立是基于ADI格式,改善了四维变分伴随数据同化过程中涉及的计算量和计算存储问题,使之减少若干倍(约5~7倍),从而使得模式适于业务化的需求,具有实用价值;同化过程中使用的观测数据既包括常规验潮站水位观测资料,又包括TOPEX/P
海洋矿产资源信息服务系统和产品开发可服务于政府、企业和社会.产品开发和系统集成应与主流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兼容,业务化,通用化,以满足不同用户需求.
广雅海台是南海西部陆坡上的一个大型海台,过去的调查资料认为它由3个浅滩组成.通过多波束测深调查后发现,广雅海台除了3个浅滩外,另包含3个附属海台,其地貌特征远比原来认为的复杂.本文详述该海台的地貌特征,更正了前人对此海域地形地貌的错误认识.
目前有关南海全范围的沉积物石油污染状况的研究和报道尚很少,本文根据1998年6月至7月的调查资料,对南海海域沉积物的石油污染状况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南海海域沉积物中石油平均含量为10.2×10,最高值为43.5×10,最低值为未检出.沉积物中石油含量分布呈明显的区域性差异,由沿岸海域至远海,沉积物中石油含量逐渐降低,南海中部海域为沉积物低油含量区,近岸海域和巴士海峡附近海域为沉积物高油含量区
Rb/Sr同位素比值、Sr同位素比值可提供有关物质来源的重要信息.南海东部海域的三个柱样沉积物采用二端元组分混合模型,得到南部陆坡区69柱中陆源组分变化范围为42.48﹪~92.95﹪,平均为78.33﹪;中部深海区149柱中陆源组分变化范围为74.29﹪~85.04﹪,平均为81.63﹪;南部深海区294柱中陆源物质含量在53.55﹪~76.74﹪之间变动,平均为67.01﹪.根据三个柱样中陆源
本文首先论述了利用卫星测高数据反演海底地形两类常用算法即解析算法和统计算法的基本原理和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基于最小二乘配置理论,提出了统计算法的改进模型,使用新模型在南中国海地区进行了海底地形反演计算,并将反演结果与实际船测水深进行比对,进一步验证改进模型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本文介绍了GIS技术在地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了海洋地质、地球物理数据的空间特征,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基于GIS的海洋地质地球物理信息管理的优势,讨论了基于GIS的海洋地质地球物理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流程和具备的基本功能.
本文在海洋生物资源补充调查所获得的声学调查生物密度、拖网调查的每网小时鱼类、甲壳类和头足类的渔获量以及拖网速度、逃逸率、网具参数等数据的基础上,利用MapObjects地理信息系统开发控件和Microsoft Visual Basic程序开发语言,研究开发了海洋生物资源量评估计算软件和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进行渔业资源分析的方法.同时,将利用该方法进行资源评估的结果与传统评估方法所得结论进行了比较,认为
本文根据1998年山东半岛近岸生物资源调查结果和1983~1985年调查资料对比分析,对生物资源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特征的现状和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为:1.渔业资源经济品质下降,主要是表现为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优质类、经济类和次经济类渔业资源减少、渔获量下降、在总渔获量中的比例减少,优质类渔业资源17种,占渔获量的6.08﹪,经济类渔业资源29种,占渔获量的1.63﹪,次经济鱼23种,占渔获量的5.
本文首先对南沙海区的地理位置和渔业环境作了介绍;然后对周边国家像日本、东南亚国家及中国台湾对南海渔业资源的开发调查研究情况进行了论述;最后对南沙海区的陆架区、岛礁区和大洋区进行调查的方法及研究成果展开了详细的探讨分析,指出南沙海区渔业资源仍未得到充分利用,我们要加强调查研究工作,以充分利用好这块海域的渔业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