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对"低碳生活"方式理解的不断加深,市民正越来越多地投入到户外的健身休闲活动中去.为适应这一需求,各方面对户外景观环境的投入也不断增加.如今"公园绿地"这一称谓正在逐渐取代以往长时间所谓的"公共绿地",其意义在于在设计及建造绿地时,除了景观的要求之外,更应当重视其为居民提供良好的户外游憩场所的功能.本文正是从考查上海市区多个公园绿地入手,对它们是否易于到达、适合逗留以及方便户外活动的开展等多方面
【机 构】
:
上海建桥学院上艺术设计系,上海 201319
【出 处】
:
第三届中国环境艺术设计国际学术研讨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对"低碳生活"方式理解的不断加深,市民正越来越多地投入到户外的健身休闲活动中去.为适应这一需求,各方面对户外景观环境的投入也不断增加.如今"公园绿地"这一称谓正在逐渐取代以往长时间所谓的"公共绿地",其意义在于在设计及建造绿地时,除了景观的要求之外,更应当重视其为居民提供良好的户外游憩场所的功能.本文正是从考查上海市区多个公园绿地入手,对它们是否易于到达、适合逗留以及方便户外活动的开展等多方面进行了分析比较,从而总结了一些经验,希望能够为今后类似的公园绿地的设计或改造提供有益的借鉴.
其他文献
根据近年昆明城市水资源量监测及其开发利用的有关资料,分析了昆明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变化的特征量.结果表明,昆明城市水资源总量呈减少趋势,而用水量增加,用水结构发生变化,生活用水缓慢增加,生产用水小幅减少,城市绿化等其他用水大幅度增长,供用水矛盾日益突出;GDP总量用水量增大,用水效率提高,但与发达地区相比,具有一定的节水潜力;同时,饮用水源地水质也呈下降趋势,滇池及其入湖河流水质长期
禄劝是一个人口众多,幅员辽阔,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经济不发达的贫困县,山区面积占全县总面积93 %,有待衬砌的沟渠还很多,所以,选择一个好渠道衬砌类型,可节约投资,在同等投资条件下,衬砌更多的沟渠,减少水流的沿程损失,改善更多的农田用水条件,达到旱涝保收,通过禄劝县则黑乡咪文大沟防渗类型选择、块石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应用,以及经济效益分析,总结山区渠道防渗的设计施工经验.从而为农民的农业丰收奠定坚实的
水族刺绣是漫长农耕文化的产物,是水族现存最具有生命力的原始艺术本文着眼于水族独特的历史、自然、社会环境,探索其对水族刺绣的艺术表现形式、制作工艺及传承发展的深刻影响,以及当前快速变化发展的市场经济环境下水族刺绣的生存传承状况.
2010年云南特大旱灾对当地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本文阐述了旱灾造成的严重影响,分析了旱灾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增强云南省抗旱减灾能力的对策、建议,包括客观辩证地认识云南省水情,牢固树立水的忧患意识,强化未雨绸缪的思想准备,勿临渴而掘井,大力加强水利基拙设施建设,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加强地下水资源勘察、规划及开发利用,做好杭旱应急水源建设工作加强对云南省气象、水文干旱的特点、等级
粮食安全是国家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昆明市各届政府历来把粮食安全放在首要位置.为保证粮食生产安全,昆明市至2008年已建成小(二)型以上蓄水水库798座,总库容达到25.98亿m3,兴利库容达到14.18亿m3,至2008年底全市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195.4万亩,旱涝保收面积达130万亩,水利工程年供水量达22.19亿m3.水利建设的各项工程保证了昆明市粮食生产的农业灌溉用水.但是,在取得
本文介绍了大卫·杨·姚斯特拉先生景观设计的理念。指出景观的第一个层面并不是生活在自然的空间中。这是一个生物层面的;这是一个人类社会层面的。在这个系统当中,一层层上来,最后是一个以人为本。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已经很久了,这是一个可持续性发展的进程,现在处在一个称之为生态效率的层面。低碳体现在生态效率这个层面。在这个层面通过技术来实现低碳。然后发展的方向是从生态效率,发展到从摇篮到摇篮,这是政府的一个发展
通过分析均衡这一个要素在各个领域的解释,转移到从构成学的角度去解释均衡的定义,从而找到在环境艺术设计当中的均衡要素,并从景观设计、园林设计、室内设计等几个方面去佐证.
本论文研究重点是探究历史文脉在旧城改造中的应用.首先对旧城改造、历史文脉做了概念界定,其次对城市更新过程中功能更新、结构更新、角色更新等所引起的关于历史传承、文脉传承的问题进行研究.通过重庆新天地项目和斗门项目改造设计的实际案例分析,总结历史文脉在旧城改造过程中的应用方法.再进一步探讨旧城改造中历史文脉的传承和发展问题,并阐述设计方法及应用.最后,希望通过本文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为以后历史文脉在旧城改
本文主要阐述了鲍诗度和提尔·雷瓦德就中德景观设计合作进行的对话,并指出合作刚开始,需要克服很多困难。希望德国方面对中国有信心,并以长远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互惠互利才能结出丰收的果子。
本文以上海优秀历史保护建筑——上海密丰绒线厂综合楼为例,分析了近代产业建筑的重要价值及在当代城市功能转型进程中的困境,探讨产业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的合理模式,提出了"修旧如故"、 "有益更新"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