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子口上闸首应力变形与抗滑稳定静动力分析研究

来源 :第二届全国水工抗震防灾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deyangl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分别采用三维线弹性、平面非线性有限元法研究了上闸首的应力变形及抗滑稳定性。采用不同的屈服准则,分别运用应力代数和法和强度折减法计算建基面及各软岩层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结果表明:上闸首在静动力作用下其应力变形值均在合理的范围内,其深层抗滑稳定性是有保证的;采用强度折减法计算时,相同工况下采用DP1模型计算的强度折减系数比采用DP4模型的要大16%左右,但塑性区的发展过程相差不大。
其他文献
采用三维非线性动力有限元分析方法,针对处于岷江断裂带和龙门山断裂带的剑科水电站工程的心墙堆石坝,进行了坝体在人工地震波作用下的地震反应计算分析,研究了该坝的地震位移、加速度反应、动剪应力、残余变形以及液化反应.计算结果表明,坝体最大加速度放大倍数为3.23,放大效应明显;廊道顶部最大动剪应力为150kPa,动强度满足要求;最大永久沉降量约占坝高的0.139%,分布符合一般规律;动孔压比量值较小,不
本文采用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ANFIS),分析裂缝转异荷载,提出裂缝转异荷载的空间预报模型,研制应力强度因子的三维荷载曲面图,对裂缝的转异荷载进行诊断。
根据调查震后水电站的实际情况,通过对历史资料和各种学说的相关分析,本文将针对社会各界有关地震和地质灾害高发区水坝、水电站建设的某些争论,总结出某些结论性意见。供大家参考,探讨了水坝安全性的争论,分析水库诱发地震的原理。
本文对某堆石坝砂土材料进行了振动台试验,并应用P—Z模型对该材料进行了动力数值模拟。试验和数值模拟的结果对比表明P—Z模型可以较好的模拟砂土材料的动力特性。
本文推导了AR法对渡槽结构的脉动风进行模拟的理论。用MATLAB软件模拟了沿渡槽跨度方向的水平脉动风速,把工程实际中普遍采用的Davenport风速谱作为目标谱。结果表明模拟谱与目标谱吻合较好,从而证明了自回归法的适用性,且证明,受空间相关性的影响,不同位置处的测点风速与相位也有差别。
为加快施工进度,连接拦污栅墩和坝体的水平横梁采用预留槽施工方案,可能减小联系梁和栅墩连接刚度,影响拦污栅墩结构抗震性能。本文结合某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厂房坝段工程实际,应用振型分解反应谱分析方法从结构自振特性、动位移和动应力等方面研究联系梁与栅墩连接弱化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连接弱化削弱栅墩上部结构水流向抗震性能,对栅墩下部结构水流向和横河向抗震性能均有不利影响,但由于整体结构刚度较大,连
文中把约束子结构模态综合法和直接模态摄动法相结合,建立了复杂场地三维地震反应等效线性化分析计算方法。应用直接模态摄动原理,可改进等效线性化分析时后续迭代过程中各子结构坐标变换矩阵的形成公式,使得在整个计算过程中各子结构只需分别进行一次特征值求解运算,从而可有效提高计算效率。算例表明,该方法在提高大规模复杂场地地震反应分析计算效率方面的优势是显著的。
基于弹性杆的一维应力波理论和非保守系统的Hamilton型变分原理,研究了桩身横向惯性的几何特性和材料阻尼间共同作用时桩身的波动方程以及应力—应变关系;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分析了横向惯性和材料阻尼耦合效应对桩身中应力波弥散特性的影响以及材料阻尼引起的应力波耗散效应。结果表明弥散特性将随两者间的耦合效应的程度变化而变化。
本文通过不同地震波输入的振动台试验,研究了模型坝地震残余变形的分布规律和破坏形态。研究表明:①坝体的沉陷和水平变位总体量值很小,地震残余变形主要发生于下游坡河谷坝段附近;②振动对模型坝体的影响是引起坝顶的少量沉降变形和下游坝坡浅层滑动,而上游坡未观察到明显的水平变位或沉陷;③模型坝破坏的主要形式是下游坝坡的颗粒松动,发生滚石或浅层滑动,滚石或浅层滑动首先发生于下游坝坡坝顶河谷坝段附近,随着地震动加
在滑坡稳定分析评价中,正确认识边界条件和充分的理论分析是建立滑坡物理模拟、定量计算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制定科学合理的滑坡防治方案及施工处理措施的关键。本文根据恩子坪2号滑坡的基本地质条件和表观变形特征,从多角度分析了滑坡的稳定性,并通过地表变形观测进一步验证理论分析和稳定计算成果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