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45年长江黄河源区土地覆盖类型变化以及驱动因素分析

来源 :第一届中国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学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ital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江黄河源区特殊的高寒与冻土环境使其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十分敏感.在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影响下,长江黄河源区的土地覆被正发生着显著的变化.本文利用1969年的航片和1986年、2000年、2007年、2013年的TM影像,通过实地考察和目视解译,对各个时期的长江黄河源区土地覆被进行分类,对比分析各个时期各土地覆被类型的变化特征.并结合45年间的气温,降水,光照,风速,相对湿度以及潜在蒸散发数据,探究气候变化推动长江黄河源区土地覆盖类型变化的原因和机理.研究表明:1969~2013年间,长江黄河源区高寒草地的覆盖度不断下降,长江源区与黄河源区的中高覆盖植被的面积比重分别下降了4.07%与11.18%;源区的湿地面积也呈现出明显的萎缩,长江源区与黄河源区的湿地的面积比重分别下降2.46%与5.28%,并且湿地斑块破碎化现象不断加剧;长江黄河源区的冰川与多年积雪面积也出现显著下降,长江源区的冰川面积减少了26.72%,黄河源区的冰川面积减少了86.96%.气温的升高成为了长江黄河源区土地覆盖类型变化的主要驱动力,而载畜量和人口数量的变化对该区域土地覆被类型的变化也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其他文献
地籍管理是土地管理的核心部分,土地登记又是地籍管理的核心.全国土地登记信息动态监管查询系统包含土地登记动态传输子系统、土地登记汇总管理子系统和土地登记信息服务子系统.系统解决了不同网络环境、多级网络节点下的数据传输问题,建立了登记数据的质量控制机制,以及一套可靠的地籍数据更新机制.系统的推广可以为各行业、各部门提供真实可靠的土地登记信息,规范土地登记工作.
土地登记与采集上报系统在土地确权登记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在梳理分析登记业务及制定管理上报方法与机制的基础上,以基础地理信息平台、业务管理平台、数据库管理系统为支撑,使用表单定制引擎、查询统计引擎、工作流引擎等成熟、面向服务的软件开发技术,开发了集OA、MIS、GIS于一体,标准统一、数据共享、协同、工作性能优越、功能完善、安全性高适用性强、提供二次开发、开放式数据接口和城乡一体化的土地登记信
利用数理统计和地理信息空间分析方法,从定量和定性两方面探讨四川省221个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结构,分析其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四川省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类型属于集聚型,且区域间差异较大,空间分布均匀度较低,不均衡性显著;四川省A级旅游景区规模等级结构表现为中间大两头小的纺锤形结构,中端的市场供给占据上风;四川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受地理区位、交通条件、景区地域组合状况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多种因素
针对地质数据库建设的质量控制问题,本文依托1: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成果数据质量控制,通过对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质量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包括建库流程分析,数据源质量问题等,系统阐述了空间数据库成果数据质量控制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技术.实践证明,通过该方法,很好地规范了空间数据生产和数据库建设,实现数据库建设整体质量控制,保证了数据质量.通过成果数据的应用效果分析,证实了该质量
三维信息在各个国家的地质方面应用越来越广泛,三维信息在地质调查工作中的重要性愈发凸显.目前的三维技术,已经逐渐成为地质调查工作的一项基础和关键性技术.目前在三维信息技术方面,需要统筹各部门的研发工作;开发统一格式的建模软件;制定规范的验收标准等.编制三维地质建模与分析应用指南,当前,三维信息技术应用于地质调查工作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地质工作者不容易掌握三维地质建模软件的使用,建模过程复杂,从而使得建
本文报道了对一次双极性闪电过程的多手段同步观测研究,包括高速摄像(3200fps),快慢电场,宽频(3-300 kHz)磁天线等.闪电包含一次正回击和三次继后负回击,四次回击共用一个通道来对地释放电荷.高速摄像机捕捉到了该闪电的起始过程,其起始点位于云底部附近.分析表明此次双极性地闪可能由位于雷暴云底部较大的正电荷堆触发(其在观测点产生了持续性的负极性的地面电场);预击穿脉冲群与正先导脉冲的极性相
对自行研制的短基线闪电VHF辐射源定位系统的定位算法、硬件构架及自行编写的控制软件进行了详细介绍,系统采用基于小波的广义互相关时延估计及非整数倍时延估计算法减小噪声的影响,提高定位精度。系统实现了闪电VHF辐射信号的连续或分段采集记录,能够对一次闪电放电的VHF辐射源信号进行完整探测。从短基线时间差闪电VHF辐射源定位系统对人工触发闪电的定位结果中可以看出,系统的定位结果能够较好地重构闪电放电通道
基于GPS/INS的组合定位技术在高精度定位定姿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为消除惯性传感器固有高频噪声的影响,采用小波多尺度分解技术进行信号降噪,构造GPS/INS紧耦合Kalman滤波模型,利用GPS量测信息校正IMU低频系统误差.针对惯性导航方程中的重力误差影响,采用EGM2008重立场模型进行重力扰动与垂线偏差分量补偿,研究了重力误差信息对系统定位定姿精度的影响,并分析了重力矢量误差的随机建模方法.
青藏高原南麓地区的强深对流系统的分布与南亚夏季风密切相关。南亚夏季风爆发前(3-5月,簇类一),洋面上风速较小,当偏南气流向北遇到喜马拉雅山脉,在地形的作用下被迫抬升形成爬流,导致强深对流系统主要集中发生在青藏高原南麓东部地区。南亚夏季风爆发期间(5-6月份,簇类三),洋面上西南风开始增强,来自洋面的偏南气流遇到青藏高原后开始向西北绕流,水汽输送通道开始发展并延伸到喜马拉雅山脉中部。发生的强深对流
利用全球闪电定位网(WWLLN)监测的闪电定位资料、中国天气台风网提供的台风资料以及NCEP风场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13年第30号超强台风海燕的闪电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台风眼壁闪电密度远高于其他区域,台风增强时眼壁闪电密度大于减弱时.眼壁闪电爆发出现在台风急剧增强阶段、台风强度达到最大之前以及台风转向之前.闪电易发生在眼壁区和云顶亮温低于220 K的外雨带对流区内,WWLLN和LIS所观测到的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