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不同氮素环境下RIL群体吐丝天数QTL定位分析

来源 :2010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yunni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吐丝期(Days to silking,DTS)是玉米的重要农艺性状之一,为揭示该性状的遗传基础,本研究以重组自交系群体(Recombinant inbred line,RIL)为材料,对两种供氮条件下控制玉米吐丝期的QTL进行了定位研究。结果表明,高氮条件下共检测到3个与吐丝期性状相关的QTL,可解释表型变异的25.37%,其中1个位于第6染色体上,可使玉米吐丝期增加0.66天;2个位于第9染色体上,可分别使玉米吐丝期缩短0.89和0.91天。低氮条件下,检测到2个影响吐丝期的QTL,分别位于第6和第9染色体上,可解释表型变异的25.87%,其加性效应可分别使玉米吐丝期增加0.67和减少1.48天。位于第6染色体上的QTL在两种氮素条件下均被检测到,定位于微卫星标记Bnlg1600-Phi077区间。因此,本研究实际共检测到4个吐丝期QTL,1个位于第6染色体上,3个位于第9染色体上,本研究结果为揭示玉米吐丝期性状的遗传基础和开展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了重要依据。
其他文献
选择产量性状差异大、自育稳定的3个亲本CB1、CB4和CB7(CB1:株高83.1cm,茎杆粗度11.0cm,有效分蘖数15.3,千粒重22.2g,单穗重1.21g;CB4:株高105.5cm,茎杆粗度15.5cm,有效分蘖数6.4,千粒32.3重g,单穗重3.46g;CB7:株高115.6cm,茎杆粗度11.5cm,有效分蘖数11.8,千粒重19.4,单穗重1.42g),配制CB1×CB4和CB
水稻酚反应是水稻分类的重要依据。控制水稻酚反应的多酚氧化酶基因(PPO)已经克隆,根据其等位基因的DNA序列差异设计了InDel功能标记FMppo-18和FMppo-29。利用这两个标记对45份品种资源材料进行了标记基因型分析和酚反应鉴定。结果发现3份普通野生稻为非缺失带型;8份籼稻材料中6份为非缺失带型,而Dular为缺失29 bp带型,龙晴为缺失18 bp带型,表明Dular和龙晴分别携带29
小麦纹枯病又称小麦尖眼斑病(wheat sharp eyespot),是由禾谷丝核菌(Rhizoctoniacerealis)CAG-1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AG4,AG5融合群引起的土传真菌病害,在我国小麦生产区危害日益严重,引起小麦产量锐减。由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引起的赤霉病,是小麦的重要病害,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与品质,一直是淮河
菌核病是油菜最重要病害之一,其致病菌为核盘菌。我们从Broad研究所网站下载核盘菌菌丝发育相关EST和侵染垫EST序列,经BioEdit软件处理,生成的无冗余EST序列提交WebSat网站批量设计出56对SSR引物。为了解全球油菜核盘菌间的遗传变异及核盘菌基因组与寄主油菜基因组间差异,将这56对引物用于扩增随机选取的8份不同来源的核盘菌和4份油菜(无菌苗)基因组间差异。结果表明,在核盘菌中,所有引
WRKY是一类植物特有的转录因子,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对生物逆境和非生物逆境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揭示普通小麦中WRKY转录因子的生物学功能,本研究以小麦品种扬麦158为试验材料,分离到目的基因TaWRKY72-b的编码区序列,测序结果表明,TaWRKY72-b与核酸数据库中的TaWRKY72-a的序列相似度达到99%,具有高度同源性。
将高粱、玉米、谷子、小麦、长穗偃麦草、大麦、硬粒小麦等33份材料的基因组DNA通过花粉管通道法转入36份普通栽培春小麦和冬小麦,从1988到2009年,共做导入组合462份,处理小花数58200个,最后获得种子32769枚,平均结实率65.61%,产生变异株2085个,变异率为6.01%。产生的变异主要归纳为:叶色、粒色、穗型、株高、抗锈性、育性、熟性、籽粒生产力、千粒重9个方面,创造了大量具有利
淀粉颗粒结合蛋白(SGAPs)是结合于淀粉颗粒表面和内部的微量蛋白,大部分SGAPs与淀粉合成相关。本研究通过1D-SDS-PAGE电泳技术研究了317份青稞材料的SGAPs组成,继而结合2D-SDS-PAGE和ESI-Q-TOF MS/MS对两种优势组合SGAPs进行了分离和鉴定,并通过构建杂交群体及重组自交系群体,研究了特异淀粉颗粒结合蛋白的遗传特性及对淀粉特性差异的影响;同时运用分子生物学技
在水稻品种宜香B中发现了一个黄转绿叶突变体,经过多代自交获得了稳定的黄转绿叶色突变体。该突变体在4叶期前叶色为黄绿色,之后逐渐变绿,从苗龄4周到12周,突变体/野生型叶绿素含量比值从34.5%逐渐升高到99.4%。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暂命名为gra。利用微卫星标记(SSR)将gra初步定位于第10染色体RM596和RM5620之间,进一步利用极端个体定位法把gra精细定位于标记
作物生长的养分需求主要来自土壤固有养分及肥料,氮磷钾养分利用效率一直是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和粮食产量的重要因子。作物品种与肥料始终是粮食产量的两个主要贡献因素。养分高效利用作物新品种培育就是要满足肥料资源合理利用与粮食安全的国家需求,因此,培育养分高效利用的作物新品种对提升我国转基因技术主导地位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储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旨在通过将外源EdHP1基因转化小麦培育养分高效利用
谷蛋白是水稻胚乳中主要的贮藏蛋白,约占总蛋白的60-80%。谷蛋白最初在粗糙内质网表面以57KD前体的形式合成,这些前体经加工转运等过程,最终沉积在蛋白质贮藏液泡中,裂解为成熟的酸碱性亚基。任一谷蛋白转运步骤的缺陷都有可能导致谷蛋白57KD前体的积累,形成谷蛋白前体增加突变体,即57H谷蛋白突变体,因此它是研究谷蛋白生物合成途径的优良材料。通过对种质资源的筛选,本文获得了一份来自云南籼稻的天然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