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区一次罕见的秋季大降水天气成因分析

来源 :2004年全国重大天气过程总结和预报技术经验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yuxiand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结合天气学和动力诊断分析方法,对2003年10月10~12日华北地区出现的罕见大降水天气从环流形势、影响系统、高低空急流、水汽条件及垂直运动条件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这次过程是在有利的环流背景下,受高空槽和低空切变线的直接影响产生的。西南涡、日本海高压对大降水天气的形成和维持起到重要作用;高低空急流的动力耦合作用、低层偏南急流显著的水汽输送和强烈的垂直上升运动是秋季产生如此大降水的主要原因;水汽通量散度、涡度、散度和垂直速度等物理量场在时间、空间上的配置与大降水的发生发展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资料,结合前期各种气象要素的演变,从环流背景等不同方面,对2003年10月l0日鞍山市秋季罕见暴雨天气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前倾槽是产生此次暴雨的主要系统;西风槽云系东移与低空西南气流相交处,源源不断产生的对流云团是造成此次暴雨的直接原因。另外,来自西伯利亚较强冷空气与西南暖湿气流的共同作用为这场暴雨提供了较好的动力和水汽条件。
本文选取2003年7月26日~7月27日发生在塘沽的一次暴雨过程,采用中尺度MM5数值预报模式输出资料,应用位涡理论并结合雷达回波资料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湿位涡、基本反射率产品对冷空气从东北南压造成的塘沽地区的暴雨预报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利用FY-2气象卫星辐射亮度温度TBB资料,结合地面观测和雷达回波资料,分析了0312号台风“科罗旺”外围螺旋云带中雷暴云团造成的小尺度强对流天气过程。结果发现:该天气过程是位于白沙县的海南农垦三个农场橡胶树严重受损的主要原因;台风外围螺旋云带中的云团合并后,其强度超过了台风眼壁的最强对流区;台风外围螺旋云带中的雷暴云团产生的局地对流天气范围很小,但强度非常强,所造成的损失不亚于台风中心经过的附近
本文利用气象常规资料、数值预报产品等对历年来发生在邢台市区内的致灾暴雨过程进行了天气学结构、物理成因分析,建立了致灾暴雨的天气概念模型,对暴雨天气的识别、预警及防灾减灾提供了科学依据。
本文对国内外各种数值预报模式降水预报产品在2003年主汛期(6~8月)及2003年6月21日至7月13日之间的降水预报能力做了详尽的检验。主汛期全国检验结果表明我国T213的36小时预报对暴雨和大暴雨的预报效果较好;日本对各时效的大雨以下各级预报评分最高;在短期预报时效内我国的有限区预报模式降水TS评分不及全球模式;预报员对大雨以上各级降水预报较全球和有限区模式好。在淮河强降水持续期间的长江中下游
本文详细分析了0308号热带气旋“天鹅”在南海中部加强为强热带风暴后云系的演变以及对路径和降水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强对流云团的“吸附”作用是“天鹅”登陆后路径南掉的主要原因;垂直速度场对热带气旋路径短期偏折方向有较好的指示意义,热带气旋有向强上升运动区偏折的趋势;中尺度暴雨出现在强对流云团中小涡旋的螺旋云带上或云顶亮温的梯度密集区与地面风向辐合区重叠处。
本文对3~9月南昌强垂直温度梯度与江西强对流天气过程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将区域强对流天气、局部强对流天气、无强对流天气的三种天气形势和稳定度进行对比分析,为这类强对流天气预报提供预报着眼点。
本文通过分析2003年发生在江西的强对流天气过程的多普勒雷达资料和产品,总结出了强对流发生时组合反射率、风暴相对平均径向速度、风廓线、冰雹指数、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等雷达产品的一些特征,初步归纳了新一代天气雷达预警灾害性天气的一些因子和指标。这对今后利用新一代天气雷达制作灾害性天气预警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做好江西省灾害天气预警提供参考。
本文从大尺度天气形势、省区域小天气图、物理量场、层结稳定度等方面对两天大范围强风暴天气过程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从反射率因子和平均径向速度场上详细分析了雷达回波的演变特点和典型特征,特别是超级单体回波典型特征和移动特点、外流边界(弧状云线)回波特征等,找出了两次过程的异同点。通过分析,得出了对强风暴天气短时预报及服务有益的参考结论。
2003年环高热带风暴登陆后强度迅速减弱,但其残余云系及水汽仍然继续北上,为辽宁8月22~23日区域性暴雨的产生提供了动力、热力、水汽及充分的能量。本文在分析热带气旋维持、北上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对暴雨成因、物理量诊断总结,指出北上热带气旋携带的暖湿空气,为暴雨产生提供热力条件;热带气旋北上使低空偏南急流建立的早且维持时间长,为暴雨产生提供了必要的动力条件;热带气旋为这次暴雨过程提供了充足的能量;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