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站电液伺服阀卡阻故障分析

来源 :第十一届摩擦学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_progr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某核电站发电机组电液控制系统采用AKZOEHC 磷酸脂抗燃油,正常运行四年半时间后对机组抗燃油进行更换后,替换型号采用AKZO EHC PLUS 抗燃油,根据光谱元素与红外光谱分析发现二者组份无明显差异。油品更换前对运行润滑系统采用MOL-308 清洗剂对抗燃油运行系统进行了清洗,并用水冲洗,最后用新抗燃油进行了循环清洗。新抗燃油加入机组运行一个月后即发现电液控制系统中的MOOG 伺服阀有卡阻现象,且新换的其他机组同型号伺服阀运行不到一个月即发生卡阻现象。停机检修时,在拆下的阀芯、档板、节流件以及滤网上发现胶状异物,节流件上有腐蚀现象。运行时间较短的新伺服阀解体后也发现配合部件表面腐蚀、黑色异物残留现象。基于该电站电液伺服阀在更换抗燃油后出现阀芯卡阻故障现象,采用残留异物分析、质量缺失分析、混油试验分析等多源查找方法,详细分析了伺服阀卡阻故障的机理与影响原因。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伺服阀卡阻故障主要是由于抗燃油液压系统换油后生成的油泥阻塞了阀体内阀芯部件的微小运动间隙,增大了摩擦阻力,引发卡阻。而油泥主要来源是金属颗粒、抗燃油劣化组份、橡胶管道溶解产物以及外来污染产物如硅藻土和吸附剂等。
其他文献
二硫化钼是常用的固体润滑剂和润滑添加剂。增强二硫化钼和有机分子在纳米尺度的相互作用是提升二硫化钼润滑能力的关键。本课题将研究典型生物分子,即DNA,在单层二硫化钼表面的吸附行为,进而研究纳米尺度DNA 与二硫化钼的相互作用。本课题通过实验和理论计算结合,预期获得不同寡聚DNA 在二硫化钼表面的吸附构型和吸附能,以及获得不同寡聚DNA 吸附后对二硫化钼的电子结构的影响,从而为二硫化钼的润滑应用提供新
在摩擦副运行的过程中,表面的材料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磨损,磨损出来的微细颗粒将随着润滑液流出界面接触区域1,2.这些微细颗粒在润滑液的作用下可能与摩擦副发生作用,从而导致更严重的材料磨损.本文拟基于润滑液在微小空间内服从的Reynolds 方程,通过理论分析的方法分析典型的楔形空间内的扁长形微粒在润滑液中所受到的力学作用,以了解颗粒可能的运行状态.所建立的楔形空间的扁长颗粒受力模型如图1 所示3.其中
建立了一种刷式密封的三维模型,结合ANSYS 系列商用软件,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和有限元方法(FEM)计算了刷式密封的流场和温度场的.研究了刷丝排数对泄漏量的影响,对真实刷丝排数(14 排,0.93mm)的刷式密封进行了流场和温度场计算,重点研究了刷丝及刷丝间隙的流动和温度分布的细节及规律.讨论了不同工况参数(压差、干涉量、线速度)对最高温度的影响.
作为现代电子工业与半导体工业的核心材料,单晶硅的高压相变研究不仅仅是一个广受关注的基本理论问题,而且涉及众多的工程应用.本文采用大规模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单晶硅纳米压痕过程中力学行为、高压相相分布特征及演化、相变路径及相变机制.研究获得了纳米压痕所致高压β-Si 相和BCT5 相的结构特征,澄清了围绕在相变区域外围的介稳原子为扭曲的金刚石结构原子,而不是先前认为的Si-III/Si-XII 相原子
通过物理结合和化学氧化处理两种方法制备了以多孔UHMWPE 为基底,表面结合PVA 水凝胶的复合材料,并对其表面轮廓和结合层进行了观测,对PVA 与基底的结合强度进行了测试。可以得知PVA 水凝胶表面轮廓整体不平整,具有凹坑;致密UHMWPE 与PVA 的结合层分界较为明显,而多孔基底中则有PVA 凝胶渗入,物理结合中锁合现象较为显著;多孔基底与PVA 结合的强度低于致密基底经过化学处理的强度,物
针对风电增速齿轮箱易出现轴承和齿轮点蚀、磨损等故障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提升小波包能量熵(LWPEE)与支持向量机(SVM)相结合的故障诊断方法,以更适应非平稳非线性振动信号处理和在线故障诊断。该方法主要依据提升小波、小波包、能量熵、支持向量机等技术。小波包分析是继小波分析之后提出的一种新型的多尺度分析方法[1],解决了小波分析在高频部分分辨率差的缺点,体现了比小波分析更好的处理效果。提升小波分析是
润滑油状态检测在机械设备的磨损情况预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有多种物理化学方法被用于对润滑油的理化指标进行分析。在本文中,采用一种基于电磁场理论的电涡流法对润滑油中的含水率、金属磨粒浓度进行实时检测。该方法具有原理简单、响应速度快、测量范围宽的优点。通过仿真与测量实验,验证了电涡流法对以上两个参数测量的有效性并对传感器的具体形式给出了设计原则。
作为遗传信息的载体,准确探测DNA 序列能从根本上治疗及预防诸多疾病.目前常用的测序技术,对于较长的DNA 分子都需要将其切成片段再进行后续如PCR 扩增等工序.例如,第一代Sanger 测序技术的最大读取长度已达到1000 bp;以罗氏公司454 技术为代表的第二代基因测序技术的读取长度为200~500 bp.由于读取长度的限制导致了测序效率低,测序成本高等缺陷.近年来崭露头角的基于纳米孔的第三
纳米科技促进了硅基微机电系统(MEMS)的迅速发展,大量MEMS 需要工作于潮湿/水环境下,然而环境中的水分在MEMS 的磨损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并影响着MEMS 的使用寿命.目前有关单晶硅在潮湿/水环境下的微磨损知之甚少,亟需开展相关研究.本文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和SiO2 微球,研究了Si/SiO2 配副在不同湿度的大气环境和水环境下的微观磨损行为.结果表明,当载荷为3 μN(最大赫兹接
通过高温氯化法,在1000℃,5%Cl2 条件下制备了钛硅碳衍生碳涂层(CDC@Ti3SiC2).同时,鉴于多孔结构的CDC@Ti3SiC2 可作为液体润滑剂的储存器,本文选择适用于真空环境的离子液体(LP106),通过真空浸渍技术,制备了CDC@Ti3SiC2-LP106 固液复合润滑材料.在高真空(10-4Pa)和连续改变背压(105Pa-10-4Pa)两种条件下,以Si3N4 为对偶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