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塑造文明和谐城市的主阵地

来源 :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zafasaasassa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分析公园及北京历史名园与城市文明程度、世界城市建设的相关关系,提出了北京公园、城市建设、和谐社会对“三个北京”和世界城市建设的积极作用和发展思路。
其他文献
数字房管是提高政府对城市公共服务能力、社会管理水平和房地产市场监管能力,是提升住房保障管理工作水平,是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基础和核心,也是新时期建设智慧城市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实现宁波市数字房管系统建设,务必要对现实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建立部、省、市三级个人住房信息系统,是房地产信息化的一个新课题,目前各城市还没有成功的经验,本文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要求和郑州的实际,初步讨论了系统建设目标、总体架构、网络结构、系统功能,提出了加强数据建设的方法。
城市,包括世界城市的正常发展,必然有相应的城市公共文明作基础,而这种城市公共文明的文明程度,其中也受制于社会风气的好坏。事实上,社会风气对城市公共文明起着导向的作用、评价的作用及制约的作用。那么,如何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以推动城市公共文明的发展,提高城市公民的公共文明素质。探讨这些问题,无疑具有理论与实践的价值,也是亟待解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公共文明建设对经济发展的价值功能、导向功能和规范功能决定了其对经济发展方式具重要的推动作用。具体表现为:消费方式和生活习惯转变是发展低炭经济的关键:公共服务意识提升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助推器;公共环境改善是促进经济向高端发展的重要保障。为此,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公共文明建设:正确认识公共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把公共文明建设与政府管理结合起来,提升决策者的公共文明素质。
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必须提高居民的文明素质,培育“世界公民”。要对北京的传统文化,尤其是人们的日常行为举止、思想观念意识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传承并弘扬人与人之间的亲和、友善、包容、大度的文明举止,保持北京人特有的乐观、豁达、自信、大气的特性。在礼仪、环境、秩序、观赏、服务、网络等方面,制定公共文明行为规范。“世界城市”建设要靠“世界公民”,而“世界公民”只有在“世界城市”中才得以生存和发展。
本文以建北京为世界城市为主题,论述了市民文化素质是其重要的基础,市民价值观素质是其根基,强调建北京为世界城市,必须全方位提升三个层次市民的综合素质,才能实现建北京为世界城市的目的。
当代北京的现实社会形态可描述为一个发育的“世界城市”阶段。现代社会的多样性与公共交往,呼唤着一个发育的世界城市之公民伦理的出现,也锻造着一个发育的世界城市文明特质的基本框架。一个发育的世界城市之公民伦理是其社会文明特质的关键因素,其内涵特征指向:和谐理想、和谐过程、和谐目标、和谐关系与和谐共同体。一个发育的世界城市之公民伦理,造就“好的举止”与“好的礼仪”。一个发育的世界城市之公民伦理的美德模式是
建设世界城市,公民的耻感、耻德至为重要。耻感是羞耻感和知耻感的总称;耻德是将耻感内化为信念外化为行为标准的道德境界。以不该耻者为耻,不以耻者为耻,对于不正之风和无耻表现的麻木和容忍,甚至追随无耻等耻德下降、耻感淡化的现象在社会场中屡见不鲜。这主要是由于主观上的社会价值观多元化、个体道德意识淡薄化;客观上的传统伦理主体地位的丧失、道德教育的失误、社会机制的不完善、经济不发达等原因造成的。这些悖于耻德
公共文明集中体现在对公共事务的参与意识,参与的意义在于对社会公共利益的责任,即对公共权力的监督。权力的腐败是影响中国社会和谐的对严重的问题之一,公民对权力的监督有助于克服腐败从而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也有利于北京世界城市建设。
建设世界城市对首都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人文北京”的实现最终都要落实到人的素质的提高上。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涵着对个人修养提高的真正智慧与精辟论述。在新形势下,以有效、创新的方法推广传统文化,将对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的和谐进步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是提升首都市民文明素质的重要方式和举措,并对“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活动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