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只是漂亮话

来源 :第四届“U+L 新思维”全国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y1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当下热门的低碳话题说起,从基本原理看,低碳近乎一个伪命题。从这个意义上讨论,低碳语境下的建筑设计,更多地是立足于绿色生态层面的建筑设计,核心意义还是用建筑师的手段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低碳至多只是一个中间环节。
其他文献
本丈以杭州若干代表性滨水绿地休闲空间拓展利用为例,分析了如何统筹其内部空间、内外的交通联系等方面,以实现居民就近休闲健身,提高绿色空间使用率,提升城市居住环境质量,促进绿色生态城市建设的目标。
论文分析了高架轨道交通对城市景观的双重影响:高架桥作为一种新的城市构筑物,为人们提供了欣赏城市的新的观赏点和观赏方式;但处理不当的高架构筑物具有破坏自然景观、影响人们的视觉、造成尺度失调、影响城市色彩和谐、破坏城市原有肌理等负面影响。进而论文提出了高架轨道交通的设计原则及改善轨道交通城市形象的应对措施:第一,巧妙选线,充分利用轨道交通沿线风景资源,形成轨道交通视觉廊道;第二,提升高架桥的空间景观形
综合分析沈阳市历史街区景观与交通系统现状,并结合原有城郭的形式与最新生态设计学提倡的低碳,环保、高效的理念,按照可持续发展的景观设计原则,根据传统棋盘式格局的设计构想,更新现有的街区模式,对景观要素进行再塑造。为展示沈阳这一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景观新风貌,制定了一套集地域特色、低碳环保于一体的城市街区、公共空间的生态景观模式。
本文在引用“共生”理念的基础上,阐述了生长机制的理念,解说了生长单元、生长链和生长空间概念,针对现代城市高压走廊绿带景观建设特点,具体分析了在生长动力机制和运行机制下,建立生长机制,运用生长单元,生长链和生长空间概念进行设计布局,建立一个可承载城市人文、工作和生活边缘空间,为城市提供一个稳定低碳可持续发展景观空间设计模式的理论依据。
为了保护视觉景观,我们通常要对景观节点周边的城市建设内容进行控制,控制指标的确定有很多方法,在这其中视线分析法是我们最常用的并且比较重要的一种方法,通过视线分析,我们可以将城市景观中感性的认知转变为理性的控制指标。本文通过对视线分析理论的研究,结合恩施城市景观特色研究的实例,阐述了不同情况下视线分析方法在城市景观控制中的应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对于校园环境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优秀的校园设计并不仅仅是要满足校内科研、教学、师生日常生活等使用功能的需求,在此之外更重的是应当要具备科学性、体现现代化、信息化、生态化,并能通过校园环境的营造为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及综合素质提供更好的空间场所,使得校园环境能够适应开放式的教学,从而更好的实行素质教育。为了能满足校园环境的特殊要求,将环保教育以及校园景观进行有机的结合,所以对
立体主义的出现掀起了绘画界的狂潮,多视点的逻辑方法和强烈的表现形式让人们欢欣鼓舞。论文以立体主义对景观设计的影响为出发点,针对武汉东湖滨湖景观之不足,提出新的设计逻辑和设计方法,为东湖滨湖景观创新寻求突破口,从而打造高品位的东湖滨湖景观,提升东湖景观形象。
植物景观作为园林景观中最为核心的元素,对低碳住区的建设起着不可或缺的、意义非凡的作用。本丈从植物景观的低碳效应和低碳措施两个方面来全面探讨:如何通过植物景观规划与设计,同时与其他建筑、规划、能源等手段相配合来实现营造低碳居住区的目的。其中,低碳效应将从其减少碳排放和增加碳汇及其他低碳效应等三个方面来分别讨论;低碳措施则被划分为空间营造和植物配置两大基本类别来详细阐述。
近年来罕见极端天气的不断增多,使人类深陷“碳排放”的困境之中。由于城市是碳排放的主体,低碳城市建设成为应对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的重要途径。但“低碳”作为当前我国城市建设中的最热门词汇之一,其本质涵义在现实的喧嚣中显得面目模糊。事实上,关注“碳足迹”排放、切实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就是真正的“低碳”,低碳城市建设的核心是拥有低碳意识的城市居民。本文在辨析低碳的相关概念的基础上,以上海世博会周边某小
本次汉阳旧城区城市改造主要针对汉阳区东北侧某旧城区为研究对象进行一系列的城市改造,首先介绍了该区域的建筑环境,道路交通设施环境,公共服务设施环境等一些列环境现状,并且根据对基地的自然观察,对基地二维,三维地图及建筑现状的认知与统计,对基地居民生活的观察与问卷访谈等多种研究方法进行调查及分析,然后根据调查结果提出对于改善居民生活质量,营造低碳环保生活环境可进行的一系列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