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腰背痛的疗效观察

来源 :福建省针灸学会第十八次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I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微细结构破坏,易致骨折的退行性病变。腰背疼痛是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常见主要症状,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健康与生活质量,随着我国社会步人老龄化,该病呈上升趋势。近年来我科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腰背痛,取得满意疗效。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活血扩冠丸治疗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及调血脂的临床疗效;探讨血瘀证的诊断及与血液流变学异常的关系。方法:将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16例服用活血扩冠丸,对照组105例服用地奥心血康胶囊,疗程均为30天。治疗前后观察静息心电图、血液流变学指标、舌质变化,对比分析活血扩冠丸的效果。结果:治疗组心电图总有效率79.31%,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前后血脂及血液流变
丁书文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为全国第三、四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导师,在国家科技部"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作为名老中医进行临床经验、学术思想传承研究。丁师擅长治疗心血管疾病,在40余年的临证过程中,较早地将热毒论引进心系疾病辨治,创新和构建了心系疾病的热毒学说,将抗疟疾中药青蒿、常山等融入抗心律失常治疗,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术体系和经验特色
建立中医诊疗标准和规范是实现中医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必经之路,对此中医界已达成共识,并将之列为当前的重要研究课题。综观近年来出现的各种中医临床指南及诊疗标准,人都难以被广泛应用和推广,更难以被国际同行所认可。回顾近十儿年来中医标准化的进程,笔者认为中医学诊疗标准要为世界所认可,首先必须在方法上与世界接轨,在中医传统理论的基础上,借鉴两医循证指南的研究方法,以制定出既符合中医理论和临床实际,同时又能为国
时至今日,冠心病(CHD)仍是一种病因不明、更缺乏特效治疗方法和药物的难治性疾病。尤其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含UA)的防治,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深入研究其病变机理,寻求正确的治疗思路和方法,是医学界面临的重要课题。根据"从易损斑块到易损病人"的新认识,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弄清中药作用靶点和机制,开发相应的中药新约,对于防治ACS(含UA)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文介绍了乌梅丸是厥阴主方,具有燮理阴阳、调和肝脾的功效,既能治疗多种杂病,又可灵活应用治疗心系疾病。
应用中医门诊电子病历收集丁书文教授早搏医案209份,其它疾病医案891份,并通过SAS统计软件编制了用药频率表,以早搏为因变量、以用药频率≥10%的34种中药为自变量进行了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209份医案中,共用中药115种;其中次数最多者为黄连,共195次,频率为93.30%;次数最少者为百合等18种,仅用1次,频率为0.48%;黄连、黄芪、青篙、常山、甘松、阿胶、白芍、党参和
心可舒是根据中医理论研制的用于心脑血管疾病治疗的复方制剂,其主要成分为丹参、三七、葛根、木香、山楂。本文将其临床研究总结如下:1.心可舒对冠心病心绞痛的作用心可舒可以扩张冠脉、降低血脂、降低心肌耗氧,治疗冠心病效果显著。黄芪与心可舒联合治疗慢性心肌缺血在临床症状、心电图及血脂改善方面疗效均显著。亦有研究表明心可舒治疗稳定性心绞痛疗效显著且具有降低血粘度的作用。
心血管病发病率逐年提高,心可舒片作为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常用中成药,疗效确切,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本文通过对文献的整理,总结了心可舒片在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心律失常、高脂血症、青壮年心脏神经官能症等方面的应用,以期对临床有所裨益。
概述"胸痹"一词,首见于汉·张仲景《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篇。从"心痛彻背,背彻痛心,前后相引"的情况看,所言胸痹,实指心痛。而心痛者又有真心痛、厥心痛、久心痛之分。《灵枢·厥病》篇云:"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医学入门》解释心痛谓:"厥心痛,因内外邪犯心之包络,或它脏邪犯心之支脉,谓之厥者,诸痛皆少阴厥阴气逆上冲,又痛极则发厥也。"
中风的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都比较高。多年来的研究发现,大部分中风病人在发病前后都伴有不同程度的便秘,与其它三十多种内科常见病相比较,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临床症状。这种现象给我们的启示是:大便不通与中风病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因此,在防治中风病的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