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社会中的大城市治理与社会政策的发展:中国模式的考验

来源 :上海行政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110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让世人对城市生活的现实与愿景无疑有了新的认识。然而,在社会转型加速的中国,如何面对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人口规模的日益扩大和新社会风险的增加,从城市公共管理和社会政策的角度,分析和认识新时期大城市已出现和即将出现的社会风险,通过有效的公共服务和社会政策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是政府社会行政部门和学界需要共同思考的重要问题。在本文,作者将结合我国大城市的都市规划与社会管理特征,来分析和讨论新时期大城市治理和社会政策发展的主要途径,并在此基础上从理论上对“中国模式”的内涵和限制性进行反思。
其他文献
当前,在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处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和未来“十二五”发展的重要时期。对于北京而言,深入分析和反思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及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北京社会政策取向,对于进一步完善政策,推动首都社会建设,实现“十二五”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国际金融危机对于北京经济社会的影响分析着手,研究了国际金融危机对于北京的发展环境、企业运行、民生建设、劳动力市场等
本文对延庆地区县域社会建设的成就进行了阐述,从街道办事处、社区委员会、小区物业等角度论述了延庆城市社区建设进展,并对延庆社会建设的总体统筹发展、战略目标以及政策方针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在把握延庆总体情况的同时,通过延庆透视北京、透视全国,以期折射出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的探索状况。
通过对纽约、伦敦、东京等三个世界城市全球化进程的实证分析,对世界城市的发展历程进行了阐述,并从经济、人口、金融产业结构等角度,分析了北京成为世界城市的发展历程。
建设世界城市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共同关注的重大议题,如何发展作为世界城市软实力之一的市民素质成为研究的热点课题。北京市以2008年奥运会为契机掀起了一股全民参与志愿活动的热潮,使得志愿精神在市民心目广泛传播。经过近年来对北京市民志愿工作的证实调查研究,发现,倡导志愿精神,投身志愿工作是建设世界城市北京,提升市民素质极好的路径之一。广大市民在志愿工作中,不仅完善自我,实现自我和社会的双重价值;而且,还增
在人口已经大大超过原来认定的城市人口承载力极限的今天,北京市的社会经济发展不但没有出现根本性的问题乃至灾难,相反,今天的北京市所达到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已经大大高于提出人口控制目标和城市人口承载力极限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本文指出以人口承载力为基础设定的人口目标“屡设屡破”的原因在于人口承载力的决定因素是以就业状况为主的经济因素而非自然环境因素。人口快速的增长不断超越城市人口承载力,反映出类似于北京
本文首先对“多元主体、服务整合”型流动人口管理模式产生的社会背景进行了概述,并结合北京市丰台区的实践活动,从政府、群众性组织、自治意识等方面探讨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新模式-“多元主体、服务整合”的推广条件和实施效果。
本文通过对背景地下水资源储量的分析,论述了北京市人口环境关系的脆弱性。通过与其他国家城市人口容量的比较,对北京市人口容量的发展形势进行了探讨,进而提出了控制人口的必要性,主要从经济管理的角度阐述了北京市人口控制措施。
在构建和谐社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大背景下,各种民间组织蓬勃兴起,对当前社会产生重要的精神影响、文化影响和规则影响。民间组织的活动有助于公共精神的培育、促进公民之间的理性交往、有助于社会诚信友爱、提高社会公德,从而实现社会价值理性的回归,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中国的工业化发展成就斐然,但伴随工业化而来的却是“发展困境”,既包括经济方面,也包括社会方面。社会工作和工业化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社会工作和工业化推动社会进步的机理在于,先是技术创新和工业化破坏已有社会秩序,然后社会工作恢复新的社会秩序,从而巩固工业化成果,两者共同提升社会发展的层次,此外,社会工作在恢复和完善社会功能的同时,又孕育工业化创新这种新的反对力量。社会工作和工业化之间的关系研究对我国
近年来,中国志愿组织的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领域发挥着一系列独特而重要的功能,但在其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与困境。本文根据济南的调查,并结合有关文献对志愿组织现存问题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一些基本的分析,为寻求有效的政策以及可行途径的选择提供必要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