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夏季淮河流域云水资源结构及其环流特征

来源 :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dy323199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OLR资料、相对湿度及高空物理量场,分析了2008年夏季(6~8月)淮河流域空中云系特征和水汽的空间分布,并对涡度和垂直速度空间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OLR值可较好地反映了地面观测的总云量。OLR的深对流区与降水大值区有较好的反应。除8月份淮河以北OLR为正距平外,淮河流域OLR为负距平,负距平值反映了降水偏多和云系偏多特征。7月淮河流域OLR低值区呈西南~东北带状分布,OLR负距平与OLR低值中心分布非常一致。6和8月份淮河流域相对湿度中高空为西高东低结构。8月份淮河流域相对湿度低值中心分布与OLR高值中心分布一致,而7月份只在700hPa较为一致。7月份整个淮河流域为正涡度区,正涡度中心与7月OLR低值区的分布基本相一致。6月份淮河流域只在700hPa上空出现较弱负速度,正垂直速度柱随高度明显向西倾斜,垂直速度随高度明显增大。7月份700hPa以下为正速度区,700hPa~200hPa形成明显垂直上升运动,500hPa以上负速度的分布与OLR低值中心分布较为一致。
其他文献
2008年6月28日自15时开始,山西省北部和东部部分地区出现强对流回波,原平、忻州等地小时降雨量约达16mm.并且,一带状强对流回波逐渐形成并自北向东南方移动,当天从下午16时起,太原本场及周边开始有大风天气,17时到20时开始出现局地的暴雨,部分地方出现短时冰雹的强对流灾害性天气,太原、阳曲、小店20时小时降雨量均超过30mm。本场(太原)周围出现短时雷雨大风、暴雨、少数地方伴有短时冰雹的强对
本文利用太原探空站1985年~2005年21年07时、19时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对太原市21年高空最大风层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太原市高空最大风层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在太原市高空第一最大风层出现的平均高度大约在12000米上下,也就是200hPa上下,第二最大风层出现的平均高度大约在9000米~14000米之间,也就是300hPa~150hPa之间。夏季(6月~8月)高空最大风层出现的次数是最少的,
本文通过福建省东部地区的福州、宁德、莆田三市共20气象站30年(1971~2000年)的常规气象资料,分析了地表干湿的分布特征。湿润指数比单一的降水指标更能较客观直接的反映某一地区的水热平衡状况,指标计算为:年(月、季)湿润指数K=降水量R/潜在蒸散量Et。主要结论为:(1)年际变化特征:年湿润指数变化呈现随机趋势,最大的值出现1990年,其值为3.27,其次是1973年为3.26;最小值出现在1
对2003~2005年人工牧草地不同深度不同时间、灌水前后的水分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0~40cm含水率变化大而且快称多变层;40~80cm牧草水分利用层,80~100cm稳定贮水层。分析美国大叶、德国大叶、沙打旺、红豆草生长状况,在相同气候和管理条件下美国大叶株鲜重最大。用土壤水分平衡法估算美国大叶、沙打旺两种牧草的全年耗水量和土壤水分贡献系数,结果表明,在干旱缺水地区种植美国大叶是发展草产
调查、分析了2009年1月10~11日广西玉林市大范围霜冻对冬种马铃薯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的冻害不仅与日最低气温有关,而且与不同的栽培方式、四周地形也有关。
为了减轻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对农业产生的不利影响和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气候依据,需要对广西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做进一步研究。以广西91个气象站1961~2004年降雨资料为基础,运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系统分析了近44年来广西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1-2004年广西年平均降雨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上升趋势不显著;广西年降雨量有3个时间突变点,分别是1967、1984和1
本文利用网络成熟的WEB和FTP技术为依托,建立了广西农业气象移动短信业务平台,并对农业气象短信编写、审查、上传到移动公司服务器、移动网关发送短信等一条龙的相关技术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本系统采用四层架构,四层分别独立,提高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维护性,为未开通农业气象短信业务的各气象局提供一个参考模式。
广西丰富的气候资源利于香蕉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广西香蕉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在全国各省(区、市)的排名仅次于广东。但受季风气候影响,低温等气象灾害时常影响广西香蕉生产,其中低温灾害对香蕉生产影响最大,尤其在气候变化加剧的今天,低温灾害给香蕉生产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因此,本文采用GIS和气候资源细网格推算方法,对广西香蕉低温寒害进行区划研究,为广西香蕉生产的趋利避害和优化布局提供决策参考。香蕉对热量条件要求
石羊河流域的年平均气温(最高、最低气温)自1951年以来呈持续上升趋势,增温速率为0.22℃/10a,增幅达1.2℃。1992年是年平均气温显著变暖的年份,与显著变暖前相比,年平均气温上升了0.85℃,低于近51年1.1℃的增幅水平。在近55年中,石羊河流域的年降水总体上在增加,出山口径流在减少,流域尾闾民勤绿洲的地下水位在快速下降。气温显著变暖后,年降水增加了18.2mm,增幅达5.8%,出山口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发展的重大问题。我国在加快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把可持续发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要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各种自然资源,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其重要的方面,而气候资源对生产生活有很大的影响,它的可再生性、普遍性、清洁性,决定了其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