胚胎早期吗啡用药抑制日龄小鸡的学习记忆和长时程增强

来源 :第十三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uk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孕期吸毒严重危害子代身心健康,导致认知功能及成瘾易感性改变。本实验室前期研究结果表明,胚胎早期(E5-8)可能是吗啡影响日龄小鸡学习记忆的关键期。位于小鸡前脑的中间腹内侧原皮质(intermediate medial mesopallium,IMM)是参与早期学习记忆功能的一个重要核团,该核团存在与学习记忆神经机制密切相关的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现象。本研究结合行为药理学和细胞电生理学方法,观察胚胎早期吗啡用药对日龄小鸡学习记忆功能以及IMM核团LTP的影响,从而分析胚胎早期接触吗啡影响子代学习记忆的神经机制。
其他文献
浸入式经历者框架(The Immersed Experiencer Frame)认为读者是浸入式的,理解被视为对描述的事件的各种经历,重新激活相关的知觉表征和运动信息来形成对事件的一种感觉运动模拟或心理模拟,进而通过建立语言所描述的情境的体验表征来理解语言。本研究以高中生为被试,采用句子-图片匹配范式探讨语言理解中隐含的颜色信息的表征。
为了探讨人脑中语义记忆知识是否存在联想和相似两种不同的组织维度,本研究选取了87名20-80岁无相关病史的成人作为被试,分别完成了两个语义记忆测验。一个是语义联想测验,取自国际上通用的PPT测验;另一个是语义相似测验,由研究者自行研制。施测时,每张页面上同时呈现三幅图,一上两下。要求被试从下图(如眼睛,鼻子)中选出一图与上图(如眼镜)语义联想性关系较近(即概念间发生在同一语言背景和真实情境中的几率
语义理解是心理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语义记忆网络包含了大量的概念特征,概念特征在语义理解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征可分为差异特征和共同特征。本研究包括两个实验,以大学生为被试,运用特征判别任务范式,通过控制呈现概念名称和特征描述之间不同的SOA来探讨差异特征在汉语语义理解中验证潜伏期的变化。
在一项事件相关脑电位(ERP)实验中,考察了生命性信息在汉语量名组合加工中的作用.30名母语为汉语的大学生被试阅读三类OSV句式的汉语句子:(1)正确句,如"汽车/赵庆丰/看见/一辆/黑色的";(2)量名不相容,但生命性匹配的句子,如"台灯/赵庆丰/看见/一辆/便宜的";(3)量名不相容,生命性也不匹配的句子,如"海豹/赵庆丰/看见/一辆/笨拙的".ERP测量的关键词为量词,如"一辆".结果发现,
关系从句是语言中最复杂的句法结构之一,主、宾语提取的关系从句(简称主/宾语关系从句)历来成为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研究句法复杂性的重要课题。为了考察汉语中主/宾语关系从句的理解加工情况,以失语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设计三个实验:实验一是在关系从句主、宾语[+生命性]条件下的句子图片匹配理解;实验二是在关系从句宾语[-生命性]条件下的句子图片匹配理解;实验三是在关系从句主/宾语[+人称代词]条件下的汉语关系
运用事件相关电位(ERPs)技术,采用位置匹配和学习一再认范式,探讨了不同性别(男21,女17)大学生对女性吸引力面孔记忆的脑内时程动态变化.行为数据表明,男、女对有吸引力面孔的再认率都显著高于无吸引力面孔,但是男性的反应时更长.在ERP上的性别差异表明,相对于女性,有吸引力的面孔诱发了男性皮层前部更强的N1.N2和N3.有吸引力面孔比无吸引力面孔在女性颞叶和枕叶诱发了更强的N170.有吸引力面孔
针对右半球在加工远距离的语义联结中的作用存在受任务难度影响和存在特异性脑区两种有分歧的观点,采用汉语歇后语为实验材料,探讨新颖语义联结的形成机制。实验1和实验2中采用词汇判断任务,操纵短语和词之间的语义关联类型,分别考察了有关联和无关联两种短语背景对新词语义产生的影响,以及不同关联类型的短语语境对旧词新颖语义产生的影响。结果发现在适当的前短语背景影响下,能通过新颖语义关联而产生新的语义。
这个研究主要考察究竟是哪些认知功能的缺损会阻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我们测试了在年龄、IQ与教育水平上匹配的29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和28名健康控制组被试的逻辑记忆,持续性注意力,言语流畅性,视觉再认,愉快体验和人际社会问题解决能力。快感体验量表(TEPS)可以用来测试个体的快感体验能力。使用人际关系问题解决技巧(CAIPSS)中文版测量个体的社会问题解决能力。在控制了IQ以后,在一些任务指标中,精神
以CCMD-3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为工具筛选出抑郁患者组、抑郁康复组被试各9名,以及正常对照组被试10名,通过情绪的行为实验和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实验,考察了抑郁患者对情绪面孔刺激的注意偏向,并探索其大脑机制.行为实验显示,抑郁组在消极情绪刺激条件下比在积极情绪刺激条件下的反应时明显延长;正常组在两种情绪性质刺激条件下的反应时虽有差异,但并不明显;恢复组的反应时变化趋势与正常组接近,而与抑郁组
研究以《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心理问卷》为研究工具,对安徽省铜陵市2所高校72名因甲型H1N1流感被隔离人群的心理应激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心理应激问题检出率为65.28%,检出的因子排序为抑郁(17人次)、疑病(15人次)、恐惧(11人次)、神经衰弱(3人次)、强迫——焦虑(1人次).因甲型H1N1流感被隔离大学生心理应激状况不存在显著的年级与性别差异,他们应对公共卫生危机事件的方式大部分还仅仅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