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生产企业在药品全生命周期中质量风险主体责任的探讨

来源 :第六届中国药物警戒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ycet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促进我国药品生产企业质量风险主体责任意识的提升.方法:通过分析药品上市前和上市后药品质量风险产生的原因,借鉴国外药品上市后的监管模式,提升我国药品生产企业质量风险主体责任意识.结果与结论:在药品全生命周期中,药品生产企业作为研发、生产和经济获益的主体,应该全面承担起药品质量风险的主体责任.
其他文献
呼吸道感染分为上呼吸道感染与下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是指自鼻腔至喉部之间的急性炎症的总称,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而下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治疗时必须明确引起感染的病原体以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下呼吸道感染中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最为常见,CAP是指在社区环境中或人院后48小时内所患感染性肺实质炎症,细菌、真菌、衣原体、支原体、寄生虫等均可引起发病.由于下呼吸道感染的病情常常不
通过对医院不良反应/事件工作的总结,找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如明确职责,加强培训;加强合理用药,加强药物检测;专职人员提高素质;开展药学服务工作等。
目的:探讨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的临床特点和误诊原因.方法:回顾1例以严重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病例的临床过程,并进行分析讨论.结果:经详细询问用药史并诊断性治疗,证实该例是药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所致腹泻.结论: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临床表现隐匿,无特异性,出现与临床过程不相符的严重腹泻时,应提高对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的警惕.
医院2016年成为首批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哨点试点单位.中国药物警戒系统(CHPS)的开通提高了医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数量和质量,减少了漏报率.依托该系统开展药品重点监测,及时发现潜在的用药风险,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避免药害事件的发生.CHPS最大程度的实现了在药品使用环节上的全程、全方位监管,使药物警戒工作更加规范,科学,全面提升了医院合理用药水平.
目的:通过系统梳理威灵仙的化学成分、药理毒理及安全事件报道,提出威灵仙的药物警戒与合理用药建议.方法:系统检索30年来国内外文献中关于威灵仙的ADR/ADE报道,以及威灵仙的化学成分、药理毒理报道,采用回顾性研究和统计学方法对威灵仙进行分析.结果:其镇痛抗炎、抗肿瘤的主要活性成分为三萜及皂苷类成分,抗菌的主要成分是原白头翁素、白头翁素.其中原白头翁素有刺激性,接触久会使皮肤发泡,黏膜充血,白头翁素
目的:探讨ICU患者使用甘露醇致肾功能损害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9例ICU患者在应用甘露醇后尿素氮、肌酐变化,确定用药时间与剂量和肾功能损害的相关性.结果:9例患者静脉滴注甘露醇250ml,q12h或者q6h,在用药3天、4天、5天后分别有4例、2例、3例病例出现肾功能损害.结论:危重患者应避免大剂量及长时间使用甘露醇,密切观察肾功能变化.
目的:防治抗结核药物所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及防治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2016年在医院诊治的年龄大于65岁,并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49例,分析其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总结分析其防治方法.结果: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中,ADR发生在0~7d的有8例,7~14d的有5例,14~30d的有9例,30d~90d的有24例,大于90d的1例.结论:及时发现不良反应并及时停药及处理,可有
目的:挖掘分子靶向抗白血病药达沙替尼和伊马替尼的不良反应信号,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报告比值比法(reporting odds ratio,ROR)和比例报告比值法(proportional reporting ratio,PRR)对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DA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FAERS)2012年第四季度~2016年第四季度共17
目的:分析医院药品ADR发生的规律和特征,发挥药品ADR监测工作在安全用药中的指导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方法,收集医院2015年1月~2017年6月ADR报告,对药品ADR类别、患者性别、年龄、怀疑药品的类别、ADR影响到的系统/器官及其主要的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在814例ADR报表中,新的和严重的ADR所占比例不高,分别为15.85%和5.77%;男性390例(47.91%),
目的:调查研究药品安全管理行业相关人员对药物警戒(PV)的认知和对相关法规的认知.方法:采用自愿、不记名问卷调查方式,对收回的198份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听说过药物警戒概念的约为90%,但能够正确掌握概念和工作内容的约为75%.医疗机构从业者更多依赖大学教育和书籍实现药物警戒认知,而非医疗机构从业者更多通过培训或在寻求职位的过程中实现药物警戒认知;对相关法规的全面了解与工作年限有一定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