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易地震预测法》暨运用临震信号预测七级以上大地震实例六则

来源 :2010天灾预测总结学术研讨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sakur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人从汶川地震之后开始研究地震预测。从2008年6月~2010年8月,运用我自创的《大易地震预测法》向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中国地震预测咨询委员会和中国地震局累计上报地震预测近百例。其中准确或比较准确的预测了国外七级以上地震15次、预测国内七级以上地震1次(青海玉树,2010-4-2预测并上报:近期在东径97.5度、北纬31.8度一带[青海玉树]将发生6.1级地震)、预测国内六级以上地震4次、预测国内五级以上地震8次。《大易地震预测法》可以监测到7级以上地震的临震信号、可以对地震发生的时间(精确到日)、地点(定点的经纬度)、震级、震源深度、震中烈度等5个要素[五要素]进行较为准确的预测。自2010年4月开始,连续6次在收到7级以上临震信号后,对其进行定位并发出预测五要素。
其他文献
《周易》是儒家经典之作,是我国最古老,最有权威,最著名,最精辟的一部巨作,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的结晶。《周易》—作为中国早期的思想文化体系,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六经之首”。本文现就2010年三峡,丹江口水库巨洪的预测说明进行介绍。
本文简要的介绍了本人对于2010年全球最强的超强台风,也是60年来同期最大的2010第13号超强台风“鲇鱼”的预测,全球各大台风预测机构:中国、美国、日本、欧洲、韩国、台湾、香港气象台(局)对“鲇鱼”的预测,网上对各大台风预钡4机构的评价,本人,及各土要台风预测机构的预测误差及比较。
用强震预报洪水,笔者通过十几年的预测实践,预测的效果较好,在实际作业预报时要注意,长江上游(西南地区)地震震级越大影响越明显:发震时间越短,震距越近,峰值越大,前一年下半年出现强震,第二年上半年出现洪水,上半年出现强震,当年7-8月份出现洪水。一般发震与显峰时间4-8个月,有利于中长期预报。
通过太阳系星球运动与近五千年来的气候变化对应关系研究,认为地球是个大电容,地球气候变化主宰是太阳系的巨行星。当巨行星会合住啊二星球的升降交点及南半天球时空范围时,由于巨行星和地球带有不同的电荷,巨行星对地球大气层离子的库伦斥力与地球大电容的电场力及地球对离子的引力都是同一方向,加速海洋洋面止负电荷的复合放出热能使海洋表面温度升高。可用天王、海王二星球会聚周期预测千年内的气候变迁,用木星、土星二星球
《水文学原理》教科书上对水文现象的基本特点作了如下描述:“时程变化上的随机性与周期性的对立统一、地区分布上的相似性与特殊性的对立统一”,归纳起来水文现象具有三大规律:随机性规律、周期性规律和流域性规律。针对这三大规律,提出三大理论:波浪理论、周期理论和前兆理论,并在三大理论指导下研究出不同的预报方法,结合三大规律进行水文长期预报〔以白山水库的年径流预报为例,进行分析研究)。
作者学习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和近代著名学者有关应用哲学的思维方式之后,将其中的整体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学习性思维等归纳为气候预测思维,用于气候分析预测业务。2008、2009年曾分别使用天文、海温、地震、大气环流、早涝史料、地面要素等资料,应用上述思维方式,从中提取相关相似预测信息,作出大部正确的夏季有关降水气候趋势气候预测,其中部分结论收入主要为北京奥运会服务的2008年6月在北京香山召开的
1995年在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所召开天灾预测会,当时担任该所所长的陈运泰院士院到会讲话,他说: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是一个特殊的学术团体,它既要讨论学术问题,又要实际进行天灾预测,我作为该专业委员会的一员,也是这样做的,即除做实际预测外,还做一些学术研究。作者是个地震工作者,仅简要回顾在地震预测领域内的一些学术研究。
地震烈度区划一方面为抗震建设提供依据,另一方面它也是长、中、短、临地震预报的背景。在我国把地震烈度区划称为超长期地震顶报。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只是1966年邢台大震之后,在我国人烟稠密地区发生了一系列大震,死伤惨重,所以才把中期和短临预报单独分出来,并提到首位,进行攻关和尽可能的争取实现中期和短临地震预报,以减少伤亡。由于现在我国又逢新的大震高潮,所以我国地震界仍把中期和短临预报作为重点,媒体
2010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一年。同时,“414”玉树7.3级地震、“113”海地7.1级地震、“227”智利8.8级地震以及“88”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加上2008年“512”汶川8.0级地震,都是当地近期发生的历史罕见的特大地震和地质灾害。我们考察了气温和降水与这5个灾害的关系,发现:一、2010年86个重要地质灾害前出现旱情或旱灾何关的地质灾害事件共60个,占总灾害事件约70
天文时间和纬度的观测资料的残差在一些地震前出现短期异常波动的现象,于1976年唐山7.8级大地震后被发现。之后这个现象继续被研究,大家期望它能尽快发展成为一种有效的短期地震前兆。研究中,采用的基本资料是每个天文时纬仪器观测得到的地球自转参数结果与全球统一结果的差异,分析时纬残差与仪器周围地震的关系。该现象的特征可概括为:在仪器周围数百公里范围内发生某些地震的前夕,测时与测纬残差五日均值的三点平滑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