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砾岩油藏开发中后期优势水流通道识别描述与评价技术应用

来源 :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工程专业委员会2013年精细油藏描述技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feng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砂砾岩油藏,由于其非均质性强或者长期不均衡注水开发,导致井间优势水流通道形成.为挖掘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潜力,以砂岩油藏A为实例,利用井间示踪剂监测技术分析了聚合物驱、交联聚合物驱中的聚合物及交联剂对示踪剂监测产生的干扰因素及其消除技术.以砾岩油藏B油藏为例,采用地质和油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采用地质识别方法,划分了4级优势水流通道,进而应用随机建模方法定量表征其空间展布及发育规模,优势水流通道空间配置关系控制着注入水体流向和流量,指出了控制优势水流通道空间配置的主要影响因素,以上技术为调剖、调驱及化学剂的选择、最佳用量、效果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塘沽非常规油藏由泥质白云岩与白云质泥岩呈纹层不等厚交互构成,室内分析化验证实为弱还原半深水湖相沉积;具有裂缝与基质双重孔隙介质的特点,微介孔率接近于50%以上;应用X—CT三维图像重构技术精细刻画微裂缝的空间分布;利用低磁场核磁共振技术测试可动流体百分数,判定储层分级;论证该储层在低渗透油藏储层分级评价中属于Ⅳ类储层,开发应关注纳米级孔喉中的流体动用效果;综合储层测试分析成果,结合试采资料预测有利
中—浅层低幅度构造油藏由于高效开发,在精细油藏描述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板桥油田浅层东营油组构造幅度低,储层为三角洲前缘亚相叠瓦状砂体.近年来利用钻井和地震资料,应用层位精细标定、等时切片、速度分析、地震振幅属性提取等技术,进行精细构造解释和叠瓦状砂体研究.针对储层叠瓦状砂体和隔夹层分布广泛的特点,应用隔夹层建模技术进行油藏地质建模,使地质模型更接近地下实际;在此基础上,开展油藏数值模拟,量化剩
K1断块运用水驱油藏精细数值试井技术,通过与数模软件的挂接,直接利用数模成果作为数值试井的初始分析模型,并根据测试井点的压力和井间示踪剂监测资料进行模型修正,做到了监测与模拟兼顾;进行了油水井注采对应关系的定量化分析,得到了压力和剩余油分布情况,使得监测资料的分析应用由"点"扩展到"面",指导措施调整方案实施.
裂缝性储层物性参数变化快,裂缝分布规律复杂,具有极强非均质性,储层表征预测难度大.针对其非均质性极强的特点,在充分运用地质、测井、地震、油藏工程等静态和动态资料进行裂缝精细描述的基础上,形成了3种裂缝性储层建模方法,相应可建立裂缝性储层的等效连续模型、离散模型和综合模型.等效连续模型中的裂缝不作单独处理,把裂缝的属性平均分配到每个网格单元;离散模型通过地质力学和地质统计学的计算公式,应用确定性建模
任丘雾迷山组潜山油藏具有优越的成藏条件和良好的资源基础.钻井、试油及生产资料显示雾迷山油藏裂缝、孔洞发育,是主要储集空间.但是缝洞空间分布的刻画与描述却是制约雾迷山油藏剩余油挖潜的瓶颈问题.通过应用地球物理技术可较准确地预测孔洞及裂缝。本次研究以新采集的任丘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利用一体化处理技术得到了精细保真的地震资料;其次,通过精细合成记录标定,得到一套准确的时深转换成果数据,建立了该区速度场;
以辽河西部凹陷西斜坡南段某试验区为例,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指导下,井震结合,进行地层的精细划分与对比.将于楼油层纵向上细分为2个三级层序、12个4级层序和29个5级层序,分别对应长期基准面旋回、中期基准面旋回和短期基准面旋回.首次提出了单层对比划分的原则,研究中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与传统的地层对比方法有机结合.单井上主要通过电导率曲线,识别湖泛面,即5级层序界面,井间主要依靠测井曲线形态、
由于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具有极强的非均质性特征,实施单元注水开发存在井间连通性认识不清的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多井单元注水的开发效果.通过对比分析地震曲率属性特征,利用地震反射倾角、非连续性和最大曲率属性进行裂缝地震相分析,成像了微断裂—裂缝体系,刻画出了缝洞连通体的空间形态,追踪出了大尺度裂缝的延伸方向.在缝洞型油藏单元注水开发中,利用地震多属性刻画的缝洞连通体,可以指导注采井的部署和优化注采
针对新疆准噶尔盆地春光油田西北部特殊古地貌,利用构造精细解释与三维可视化技术,刻画了古冲沟的分布范围及形态特征.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内岩性、粒度、沉积构造等内容展开研究,确定了该区沉积体系类型,并对沉积微相进行细分,最后提出该区沉积模式.通过研究认为:春光油田西北部古冲沟为一南低北高、南宽北窄、西深东浅的不规则U型沟谷,其沉积类型为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下的冲积扇,其主体区域位于冲积扇的扇中与扇端交
赵凹油田泌304区位于南襄盆地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中段,北部紧邻凹陷深凹生油区,储层属于近源快速混杂堆积的水下扇沉积,扇体厚度大,横向岩性变化快,导致物性、含油性、非均质性非常严重,传统测井电性特征很不明显.由于砂砾岩体一般是多期发育、多次沉积形成的,其内部地质结构和油水关系十分复杂,油层分布研究难度大.运用传统沉积相研究方法,进行了单砂体刻画和精细沉积微相研究,结合动态生产资料及孔渗图,对编绘的单
伊拉克东南部米桑省A油田是一以孔隙—溶洞型为主的碳酸盐岩油田,储层物性总体呈现出中孔、低—中渗特征.首先概括油田基本地质特征,然后通过开展碳酸盐岩储层泥晶含量定量研究,圈定古地貌高点,细分沉积微相,明确了控制储层平面和纵向非均质性的内在机制,进一步预测了裂缝发育部位和形成机理,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地质建模中如何刻画由泥晶含量引起的储层井间和层间非均质性,最后结合目前油田生产实际情况,对油田下一步开发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