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腺瘤与中医体质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八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kzcs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肠癌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消化道恶性肿瘤。目前结直肠癌发病率占我国恶性肿瘤的第四位,死亡率占第五位。而大肠癌的主要来源是大肠腺瘤。本文从大肠腺瘤的中西医病因病机及病理特点进行了综述,并论述了大肠腺瘤发病和中医体质形成的关系,认为大肠腺瘤的发病和机体的体质状态有着一定的联系性。
其他文献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子,与胃黏膜相关性淋巴组织淋巴瘤和胃腺癌的发病关系密切,根除HP对相关性慢性胃炎的转归和预防有重要作用。由于抗生素的不规范使用,HP的耐药性明显上升,如何降低耐药性,根除HP成为治疗HP相关性慢性胃炎的主要方向。本文就西医,中医(单味中药、复方中药、针灸推拿埋线),中西医结合治疗HP相关性慢性胃炎做一综述,
会议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多种因素引起的异质性疾病,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中医学以辨证施治为主,因人因时而异的治疗思路,标本兼顾,整体与局部相结合的治疗具有一定优势。张声生教授在继承国家级名老中医关幼波、李乾构等人经验的基础上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多为本虚标实之证,以中焦虚弱为本,外感诸邪、饮食不节、情志不畅等为致病之因,食积、痰湿、血瘀等邪为致病之标,中焦气机升降失调为其主要病机。治疗上重视醒脾健脾,调畅气机
会议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的多发病、常见病、难治病之一,大多由浅表性胃炎发展而来,病程长,迁延日久不愈。中医认为"久病入络,久病必瘀",胃虚血瘀为本病的主病机,仿《金匮要略》中治疗虚劳干血证的缓中补虚法治疗本病,或佐以补血、养阴、理气、清热之法,分清主次,临证而施,为本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会议
中气理论是中医学的重要理论,贯穿中医学的发展,始于《内经》,续于仲景,阐于东垣,完善于黄元御,"中气衰弱,百病由生",运用中气理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可取得较好疗效。黄元御的"中气学说"可以认为是广义的中气,与生俱来,关联于脾胃,是气机升降的枢轴,其用在斡旋气机升降,左升右降,升已而降,降已而升,也包括了中焦脾胃生理功能,即脾胃等脏腑对饮食受纳运化,升清降浊等生理功能,使该学说臻于完善。功能性消化不
会议
依据现代医学对IBS病因学和诊断标准的研究,总结临床特点,应用中医辨证求因、审因论治的观点,提出了脾胃虚弱和肝失疏泄存在于本病发病的整个过程,临床上可辨证分型为:肝郁脾虚型,肝郁气滞型,寒热错杂、虚实并见型。治疗当以疏肝健脾、疏肝理气、平调寒热补虚泄实为法。并对病机和治疗用药进行了简要说明。
会议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以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为主证,迁延难愈,且常反复发作的胃肠系统疾病,本文总结了导师袁红霞教授临床运用六经辨证治疗该病的经验,体现了仲景辨证论治辨证思维,彰显了经方之美,为临床辨治该病提供新思路。本文介绍4则验案,清泻阳明方选白头翁汤加减;疏利少阳,方选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温补太阴,方选黄土汤加减;平调厥阴,方选乌梅丸加减。袁师擅遵从仲景之意,论治UC以六经辨证为纲,主张从阳
会议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是一组持续或间歇发作,以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或)大便性状改变为临床表现,而缺乏胃肠道结构和生化异常的肠道功能性紊乱。鱼涛主任认为治疗应止痛理气治为先,化湿畅中泻自除,通补兼施阴阳法,辨证论治除兼杂。
会议
结肠黑变病是结肠黏膜色素沉着性病变,可能与葸醌甙类泻药,结肠内粪渣中有害物质的刺激等有关。在西医的治疗上无特殊方法,多为对症处理,避免滥用泻药,使用渗透性泻药,微生物调节剂等,治疗效果不佳。中医药治疗本病有自己独特的优势,疗效确切。谢晶日教授从医多年,擅长运用中药治疗消化疾病。谢师认为本病发病主要与肝,脾相关,并多兼阴虚,血瘀,故在临床治疗上重在疏肝理气、健运脾胃,佐以滋阴润肠,活血化瘀之法,取得
会议
肠易激惹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肠道功能紊乱,与排便相关或排便习惯性改变相关的腹痛,并伴有不正常的排便及腹胀症状。根据临床症状可分为腹泻型、便秘型和混合型。西医治疗主要以解痉药、止泻药、泻药、抗抑郁药、肠道微生态制剂及心理和行为疗法,疗效不甚理想,且易反复,影响生活质量。中医本着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治疗原则,在缓解患者症状、提高生
会议
本文对IBS中西医病因、病机的研究进展,特别是IBS与氢呼气相关性的研究以及IBS中医证型的客观化研究进行了论述,提到氢呼气是目前测定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及口-盲通过时间的最佳方式,既往研究提示,SIBO的发生率在IBS病患当中较高,并且根治SIBO后许多IBS患者的症状都得到了缓解,考虑二者之间有着明显的相关性。故笔者意从中西医结合角度出发,研究IBS-D患者中医各证型与SIBO及OCTT的关系,探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