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调控措施对滨海盐碱地土壤质量改善效应的研究

来源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业水土工程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boywang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管理调控措施(有机肥、中量石膏、大量石膏、中量微生物菌群(EM)和大量微生物茵群以及有机肥与各调理剂的组合措施)对苏北滩涂盐碱地土壤质量改善的影响.结果表明:各调控措施均有利于滨海盐碱土壤肥力的改善、大麦的生长,并综合呈现出组合措施优于单项措施、石膏优于EM的趋势.有机肥与土壤调理剂的配合施用可有效改善滨海盐碱地土壤质量,提高作物产量.
其他文献
为探索氮素在农田退水过程中运移变化规律,通过田间试验,分析了向日葵生育期内土壤中TN、NH4+-N、NO3--N随土层深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土壤中TN主要分布在0~120cm土层中,而120cm以下土层TN运移量则较小.NH4--N主要分布在表层0~40cm土层,且受表层灌水影响较小.N03--N主要分布在表层0~60cm土层中,受地表灌水影响较大.
通过盆栽试验,采用"D-311"试验设计方法,研究氮、钾肥施用量对草甸土和白浆土水稻耗水规律以及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草甸土和白浆土水稻全生育期的耗水规律基本相同,但水稻日耗水量和各生育期耗水量均有差异;对于草甸土,可通过提高灌水下限和施氮量来提高水稻的水分利用效率;增施氮肥是提高白浆土稻作水分生产效率的有效连径.
以海南香蕉种植区为例,研究了水肥一体化条件下,不同水肥用量对香蕉产量与农艺性状的影响,探讨了香蕉水肥耦合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香蕉生育期最佳灌水量为10118t/hm2,最佳施肥搭配为N392kg/hm2、P2Os 104kg/hm2、K2O 1232kg/hm2.水肥耦合能促进香蕉生长发育和生理代谢,提高香蕉水分、养分相互利用率.
为了研究微润灌溉对土壤中氮素分布和累积的影响,分析了微润灌溉处理、雨养处理和常规灌溉处理下柑橘树根部土壤中0~20、20~40、40~60 cm土层硝态氮、铵态氮的变化.结果表明,施肥量和施肥方式相同时,坡地微润灌溉技术对土壤氮素的影响主要与氮肥中氮素形态和降雨相关;施肥初期,微润灌溉处理根部土壤各剖面硝态氮和铵态氮质量分数都高于雨养处理和常规灌溉处理,但遇到降雨时,微润灌溉处理无明显优势.降雨后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完了施肥次数对产量及水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马铃薯生长发育受施肥次数的影响显著,3~4次施肥的产量较1次施肥提高了7.9%~l1.2%,灌溉水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12.15~17.1kg/(hm2·mm),氮、钾肥肥料利用率提高了5.7%~8.6%;在4次施肥的基础上,氯、钾肥施用量减少15%时,其产量与1次施肥无显著差异.
以低功耗微处理器EFM32为核心,配合触摸操控与语音指导人机交互,优化采集控制接口构建通用控制系统,并针对规模化园区大面积水肥调度和分散经营的小型温室作业两种模式构建灌溉施肥机并构建测试平台.该控制器能够为不同场合提供低成本、精确测控、应用可靠、差异性方案,具有较好的应用推广前景.
在回顾国内外传统地面灌溉及滴灌条件下农田GSPAC系统响应规律、节水控盐的灌溉水管理措施、农田及区域水文循环模拟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干旱盐渍化灌区进行节水灌溉需结合区域特点将先进的灌水技术、农艺措施、高效的灌溉水管理措施和灌排技术结合形成灌溉调控新模式,并以内蒙古河套灌区为典型,分析了地下水膜下滴灌-引黄水补灌的空间和时间调控模式及其需要研究的科学问题和应解决的关键技术.
以水文地质调查以及取样分析为工作基础,采用水化学性质分析方法与多元统计方法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分析廓坊南部地区高氟地下水的水化学性质及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廊坊南部深层地下水(280~400m)氟化物质量浓度范围为1.20~5.90mg/L,pH值大于7.7,水化学类型以Na-HCO3型为主,从北向南逐渐转向Na-Cl型.研究区水化学条件下,总碱度、碳酸氢根、钠离子、剩余碱度等指标是促进高氟地
以云南省蜻蛉河灌区水资源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灌区农业用水配置的缺水趋势,基于联合多水源供水的优化策略分析,采用两阶段优化方法,以经济效益最佳为优化目标,建立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结果表明,两阶段水资源系统优化模型可为农业水管理部门决策者提供农业用水部门分配的第一阶段预先决策值以及不同可供水条件下乡灌区实际的农业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
选择花桥天福灌区为实施地点,开展基于物联网的现代化生态智慧灌区示范工程.主要对生态智慧灌区建设中的设计理念、关键技术和整体框架做出简要阐述.生态智慧灌区建成以来,采用控制灌溉技术、节水控污工程技术模式和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管理模块,实现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