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平原麦田干热风形成机制及其陆气交换特征的数值模拟

来源 :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qb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干热风是常发生在中国北方冬小麦产区的高温、低湿、风速较大,并伴随有强热量交换和水分蒸发过程的农业气象灾害.当其发生对如果不能保证作物水分的供给,将严重影响产量.因此,开展干热风发生机理的准确模拟与预报,对指导采取适时的农田管理措施,保障小麦产量至关重要.本文应用中尺度气象模式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与北京大学陆面模式PKULM (Peking University Land Model)降尺度耦合的模拟方法,结合气象台站观测与风云3A卫星遥感反演的叶面积指数数据,对关中平原2009-2013五年间干热风过程中农田生态系统温度、湿度、风速、感热通量、潜热通量进行了数值模拟.本研究准确模拟出了干热风发生期间的大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及冠层感热通量、总感热通量、冠层潜热通量和总潜热通量等关键气象要素特征,揭示了本地区干热风的两种形成机制.模拟结果表明:WRF对干热风过程的温度场、湿度场与风场模拟比较准确,PKULM对于植物在干热风过程中、特别是气孔关闭阶段的感热、潜热通量的模拟明显优于WRF-Noah LSM (Noah Land Surface Model)的模拟效果.模拟结果与相应气象要素的观测值数值接近、变化趋势一致,在实际干热风发生时间段内的各要素模拟值均达到干热风指标.
其他文献
屋顶绿化是缓解热岛效应的一项有效措施.本文利用WRF模式耦合单层城市冠层模式对屋顶绿化过程中的反照率、热容量、导热系数、地表湿度的改变分别进行了敏感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当反照率增加时,白天温度明显降低;(2)当热密量增加时,白天温度明显降低,但夜间温度明显升高;(3)当导热率增加时,白天温度降低,但晚上温度升高;(4)当地表湿度增加时,全天温度都明显降低.最后,文中还针对这4个参数进行了综
省级公共气象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基础性公共服务范畴,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整个气象工作的核心和出发点,是为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人民谋福利的重要措施,是公益性气象服务的重要体现.省级公共气象服务多元参与机制构建是一项具有探索性的工作,通过高端切入战略、创新发展战略、错位发展战略、联合发展战略,大胆创新、积极探索省级公共气象服务多元参与机制构建新模
本文利用1960-2011年长治市11个气象观测站的降水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滑动平均法、小波分析、突变分析等方法,系统地分析了长治市近50年来降水量变化的特点和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长治市年降水量与夏、秋两季降水量均呈现下降趋势,春、冬季降水量则呈现上升趋势,降水倾向率分别为-16.3mm/10a、-11.2mm/10a、-6.4mm/10a、0.32mm/10a和10.1mm/10a;年降水量
本文使用了1959-2010年全国752个观测站点降水资料、NOAA海温资料和CMAP降水资料,通过统计分析的方法,探讨了华南春夏季降水年际变化与印度洋海温的关系.分析的内容包括华南春夏季降水年际变化的特征,华南舂夏季降水与印度洋海温的关系.结果如下:华南春夏季降水年际变化的方差贡献百分率可达70%以上.在1979-2002年,华南舂夏季降水年际变化具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即某一年春季降水偏多(偏少
本文利用三门峡国家基本气象站2007-2013年的酸雨观测资料和气象资料,对三门峡酸雨的变化特征以及与气象条件的关系进行了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与建议.结果表明:2007-2013年三门峡市酸雨发生频率呈递减趋势,年平均降水PH值均低于5.60.降水电导率值总体呈下降趋势,酸雨频率季节分布趋势为:夏秋季大于冬春季.降水酸性强度与风、降水、相对湿度、霾等气象要素有一定的相关性.提出
基于2005~2013年臭氧监测仪(OMI)卫星遥感对流层NO2柱浓度资科,统计分析了广东省全省及其四个区域对流层NO2的时空分布特征及随时间变化趋势,并探究了人类活动对NO2的影响.与地面观测数据校验显示,OMI遥感NO2资料可靠性较高.研究发现,珠三角地区由于工业生产活跃、汽车拥有量高、能源和电力消费量大,相应化石能源消耗量大,导致对流层NO2柱浓度平均值(7.4× 1015 molec/cm
文章提出径流增量概念,并利用径流增量资料对1966-2009年期间金沙江中下游径流变化特征及周期性进行分析,以及探讨相应流域局地气候变化对径流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金沙江中下游径流增量均呈增加趋势;不同流域径流增量年内变化大,中、下游汛/枯期月份分布并不完全一致,不同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应差异对待:在全球变化背景下,金沙江中下游流域气温增温幅度明显低于同期云南区域和全国范围:金沙江中下游年雨量均呈
基于2007年1月~2010年12月CloudSat 2B-GEOPROF、2B-CLDCLASS产品资料,对东亚地区(0°~60°N,70°~160°E)各类云的垂直分布特征进行了水平、垂直方向的统计和分析,并根据地形差异沿30°N附近提取了5个不同地形子区域,逐区地对各类云的底高、顶高、相对底高、云厚及其及季节变化特点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云垂直分布特征的南北差异及海陆差异并非各云类均具有,且地
运用1961-2013年气象台站观测资料,分析了江苏省霾日的时空变化特征,针对2001-2013年霾日快速增长的特点,分析了这3年雨量、雨日、风速、逆温、相对湿度等气象条件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近3年除2013年外,2011和2012年的雨量、雨日的变化和霾日的变化是不一致的;风速条件越来越不利于霾的形成,与霾日在逐年增多的趋势相反;近3年来,逆温和强逆温天数逐年变化不大,与霾日明显增多的变化趋势
本文介绍了一种可自动判别降水类型的雷达定量降水预报算法(QPF),并通过四种不同类型的降水个例对该算法的预报效果进行初步检验和评估,得出以下结论:(1)该算法能够根据雷达资料自动判别降水类型,对各种类型的降水均能提供短时间内(1h)较为准确的定量降水预报,但是对于不同降水类型该算法预报效果不尽相同,如对于稳定型降水该算法预报准确率最高;对于发展强盛的对流型降水过程该算法预报的降水量往往比实况雨量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