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政策、偏向性技术进步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an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经济新旧动能转换、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成为发展主题。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接近上限、人口红利式微的现实背景下,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是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突破发展瓶颈、优化资源配置效率,从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离不开政府产业政策的作用,政府是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产业政策是政府推动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的重要抓手,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凭借总量信息优势制定一系列产业政策,可以改变区域或企业的要素禀赋结构,倒逼企业技术创新,并诱使技术进步呈现偏向性特征,最终实现纠正市场失灵、引导新兴产业和重点产业发展、优化资源配置状况等目标。本文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管理科学、产业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为指导,结合我国产业政策、技术进步偏向及全要素生产率的发展现状,提出了三个科学问题:(1)产业政策与偏向性技术进步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机理是什么?(2)偏向性技术进步能否在产业政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中发挥中介效应?(3)偏向性技术进步与要素禀赋结构的适配性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如何?针对这些问题,全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第一,产业政策、偏向性技术进步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理分析。通过剖析产业政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理发现,产业政策对全要素生产率存在直接效应,但影响方向并不确定。产业政策的实施会影响某一经济体的要素稀缺度和要素相对价格,在价格效应和市场规模效应的共同力量下决定技术进步偏向。由于两个效应方向相反,因此,技术进步的偏向特征由要素替代弹性大小决定。偏向性技术进步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制可以从要素边际技术替代率出发,通过等产量线的位移和斜率来表现。当要素禀赋结构与技术进步偏向相匹配时,企业生产技术得以提高,知识溢出效应与扩散效应得以扩大,要素配置得以优化,规模效率得以提升,最终对全要素生产率发挥助推作用。第二,产业政策、偏向性技术进步与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分析。在宏观层面,以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做为产业政策的代理变量,利用计算机网络爬虫,对中国知网的法律法规数据库中与产业发展相关的政策文件进行数据爬取;借助Malmquist指数法和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法分别测算我国省市、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微观层面,以政府补贴作为产业政策的代理变量,测算2008-2019年23个制造业行业1658家上市公司的技术进步偏向指数,并采用OP法度量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第三,产业政策、偏向性技术进步对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分析。基于中国1997-2017年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建立中介效应模型,发现产业政策催生并强化了中国技术进步偏向的内生动力,在偏向性技术进步的部分中介效应下,产业政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影响得到进一步强化。进一步地,分时期、分区域对偏向性技术进步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结果显示:以2009年为时间节点,产业政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直接总效应由负向转为正向;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偏向性技术进步的中介效应显著,但由于各区域经济发展阶段不同,要素禀赋结构与偏向性技术进步的匹配度存在差异,决定着偏向性技术进步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边际贡献有正有负。第四,产业政策与偏向性技术进步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实证分析。利用我国23个制造业行业A股上市公司2008-2019年的面板数据构建门槛面板回归模型,探讨政府补贴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门槛效应,并依据企业所有制、行业属性、企业规模异质性进行分组检验。结果显示政府补贴在适度区间内才能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其次,检验偏向性技术进步在政府补贴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中的传导机制。第五,要素禀赋结构与技术进步偏向适配性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分析。在要素替代弹性的框架下构建异质性区域随机前沿模型,通过要素禀赋结构与技术选择结构的适配性来剖析各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变化趋势。在省际层面,运用静态面板数据模型检验自主创新、模仿创新、技术引进等三种技术进步方式对技术进步偏向与要素禀赋结构相匹配组、不匹配组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根据研究结论提出基于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适宜性技术进步路径。第六,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总结全文,形成研究结论,并从政府、区域、企业三个维度提出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政策建议。政府层面的建议包括优化要素流动制度环境、改善产业政策体系、产业政策与市场化互动共生、激励企业研发创新等。区域层面提出的相关建议包括结合区域异质性特征,采取差异化技术进步方式,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企业层面建议适时地调整技术进步偏向及其程度、建立技术创新长效机制等。文章的主要贡献和创新有如下几点:(1)提出基于三个变量的分析框架。突破单纯研究产业政策与全要素生产率、偏向性技术进步与全要素生产率两两关系的逻辑视角,运用系统思维将产业政策、偏向性技术进步与全要素生产率置于同一研究框架,从微观和宏观视角详细剖析了产业政策、偏向性技术进步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2)建立体现区域异质性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基于区域要素禀赋非均衡分布的现实,在要素替代弹性的框架下构建异质性区域随机前沿模型,考察要素禀赋结构与偏向性技术进步的动态适配性及其对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3)将要素禀赋结构与技术进步偏向的匹配性作为区域技术进步方式选择的依据。根据不同技术进步方式对要素禀赋结构与技术进步偏向相匹配地区、要素禀赋结构与技术进步偏向不匹配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果,提出各地区应基于本地经济发展基础,选择适宜性技术路径的指导思路。
其他文献
二羟基丙酮是一种简单的酮糖,是重要的医药、化学合成中间体及原料,在精细化工、食品工业和化妆品工业等多种行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通过氧化葡萄糖酸杆菌对甘油的不完
1987年,Yablonovitch提出介电常数呈周期性分布的材料可以改变在其中传播的光子的行为,并称这种材料为光子晶体。光子晶体中的光子与一般晶体(电子晶体)中的电子相似,都有能带结构
总结58例腹腔镜直肠癌Dixon术患者使用改良式可冲洗肛管预防吻合口漏的护理。主要护理措施是妥善固定肛管,做好冲洗护理,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干燥,加强体位护理、饮食护理。58例
为探讨海马齿对N、P营养元素的利用效率,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海马齿对不同浓度N、P及其不同形态N的吸收速率。结果表明:(1)在适宜范围内,海马齿对氮、磷的吸收速率随介质中氮、
背景与目的倾斜综合征(Pusher Syndrome,PS)是发生在脑损伤恢复过程中的一种严重的体位控制障碍。其表现为患者在坐位、站位等多种体位下向患侧倾斜,并抵抗使体重向身体中线
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党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既是历史的选择,也是党巩固执政之基的必然要求。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当家
以活性炭为催化剂,对微波诱导氧化剩余污泥过程中污泥性质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微波辐照功率为800W、微波辐照时间为60S、SS的活性炭投加量为0.3g·g^-1时,污泥溶解
目的 探讨超声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估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左室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33例左室射血分数正常的中、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和57名正常对照者.按照狭窄程度分为
针对国内煤矿井下开采过程中发生类泥石流灾害事故的问题,在开展调查与统计、事故资料收集与现场勘察基础上,结合具体矿井,初步分析了煤矿井下类泥石流灾害的形成要素与发育
2014年首单信用债“11超日债”实质性违约,打破我国债券市场刚性兑付,截止2019年底违约主体已经超过180多家,其中民营企业违约占比高达70%。这六年来,我国债券市场违约存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