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阳补肾法散寒通络治疗病窦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来源 :第十次全国中医心病学术年会暨吉林省中医药学会心病第二次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guangxin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病态窦房结综合症是指窦房结及其邻近组织病变引起窦房结起搏功能或传导功能障碍的综合征,其是因窦房结功能障碍产生的严重心动过缓为主的综合征,本文介绍了临床应用温阳补肾散寒通络治疗的疗效。
其他文献
高血压为临床上常见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病症,其发病率高居首榜。将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在正常或理想水平,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高血压患者必须坚持长期(或终身)规律性用药,这是当前治疗高血压及预防高血压并发症的惟一有效方法。但在用药过程中,由于个体差异的因素,某些患者在服药过程中会有异常表现。本文介绍了近十年抗高血压成药的主要不良反应。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心血管疾患,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心绞痛是冠心病常见类型,其发病主要机制为冠状动脉血流量不能满足心肌代谢的需要,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缺氧而发生。冠心病与中医的胸痹密切相关,认为其发病之主因为阳微阴弦,其病机在于气虚、血瘀、痰浊、阴寒、等痹阻心脉。但在临床观察中笔者发现大部分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会出现气短不足以息,胸中坠胀等典型表现,运用升陷举提法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本文拟从大气下陷
著名中医内科专家孙建芝教授,从事中医医疗、教学、科研工作40余年,学验俱丰,活人无数。尤其在心血管病的诊治方面尤多独到见解,然生前诊务、教学繁忙,著述甚少,本文将其在冠心病诊治方面经验整理如下:1、病因病机认识;2、辨证论治。
糖尿病心肌损伤系糖尿病(DM)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其病变可以是原发的,也可继发于冠状动脉供血障碍,且心肌病变出现较早,主要表现为心肌舒张和收缩功能障碍,易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其确切的病理机制尚未彻底阐明,临床尚无特效药物,而中医药在防治该病方面很有潜力,但因其病理机制复杂,其状态的描述和中药复方多成分、多环节、多靶点的作用机制,又是传统单因素研究理论与方法难以解决的,为此借助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采
高血压造成的肾脏损害而进入终末期肾病的患者逐年增多,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医学界重视。高血压病出现早期肾损害时症状隐匿,一旦进入临床症状期,损害将难以逆转。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于延缓病情进展意义重大。ET-1和NO之间的动态平衡维持着血管张力的稳定。如果平衡被打破,则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大,导致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因此,通过对血管活性物质的调节也可以达到防治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的目的。本文主要通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大疾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动脉粥样硬化(AS)所致的心脑血管疾病在人类死亡原因中所占的比例明显升高,在发达的国家被称为“头号杀手”,是世界范围的主要死亡原因,因而成为医学界研究的热点。AS的发生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病理过程,单核细胞与血管内皮黏附并迁入内皮、摄取脂质转化为泡沫细胞是AS发生的关键步骤之一。其中VCAM-1在介导
本文通过对一例抗凝药物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病例研究,提出使用肝素和替罗非班联合抗凝的患者,要及时监测血小板水平,对于新发的突然的血小板减少,及时进行血清学抗体的检查,要立即停用肝素及替罗非班,最好能够根据患者情况及时换用其它抗凝药物以预防支架内血栓和全身其它部位的血栓形成。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冠心病属于祖国医学中所记载的“胸痹”、“心痛”、“心悸”、“短气”等范畴;冠心病PCTA术后RS患者,具有“胸痹心痛病史”及“导管外源机械挫伤”耗气伤血的双重特点,起病及病理演变“气虚血瘀”贯穿始终。我们优化筛选出三味文献报道最多的,具有抑制VSMC增殖、抑制动脉内皮脱落后血管内膜增生、增加冠状动脉血流等多种防治心血管疾病药效作用的“益气活血”中药,组成小复方制剂——益气活血方,观
本文通过对一例头痛病病例的分析,提出本例患者就诊前,曾服用中药多剂,其方多以活血化瘀为主,但疗效欠佳。目前活血化瘀中药研究成果卓著,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及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但有应用过于泛滥之虞,常常是以西医之观点指导中医临床用药,一见痛症,便以为瘀血,“不通则痛”,予以活血化瘀治疗,其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心房颤动并发血栓栓塞事件在临床较常发生,抗凝治疗对房颤患者血栓形成有预防和治疗作用,目前首选用药是香豆素类的华法林。然而因其使用剂量的不确定性,治疗窗口狭窄,较高出血风险,临床不能普遍应用。具有较好抗凝作用、出血发生率低的治疗方法或药物一直是临床寻求的目标。张仲景《金贵要略方论》中的桂枝茯苓丸方是常用的活血化瘀药物,本文将其与华法林合用,观察联合用药后的抗凝疗效及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