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妇人三篇学术思想探赜

来源 :全国第二十四次仲景学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hm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匮》作为经典,蕴含着丰富的学术思想,而且还充分体现着中医学术特质.如其燮理阴阳,不是单纯地治阴治阳,而是在论治中,认识到阴阳相互之间的关;而因为气与血之间相互影响,在治疗时治气从血分着手,治血分从气分入手;针对肝与脾的关系,尤其重视脾运,但脾运的前提又是肝木的柔顺,才能保证脾运的正常;又因为血水同源,论治不能把血水分开.血水同治不单是仲景在杂病论治中的重要治则之一,也是妇人病论治的重要治则.这些思想对于后学者提高中医素养,颇有意义.
其他文献
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s (PIVAS) have become one of the main forms that could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drugs to ensure the safety and quality of intravenous medications for patients
对前《伤寒论》六经方证的几何图解上存在的缺陷,即原点①与原点○的表示,如何作重合的标示问题,作出新的几何图形的演变与设计.在张晔研究员(瑞典厄勒布鲁大学科学技术学院)的帮助下,设计出了新颖的流形图形作出了新的解释.图解尚存在一些缺陷,有待进一步探讨与完善.《伤寒论》六经方证的几何图解显示了《伤寒论》完美的数学结构与简洁之美.中医要科学地发展,需要与现代科学沟通.中医的"伤寒"理论能够得到数学界名士
六经病可以看作是六种类型体质与病邪相互作用产生的六种病理表现.基于体质与疾病之间的密切关系,可以从六经病发生、发展和传变转归过程中理解和把握《伤寒杂病论》中的体质思想.由于体质在生理上表现为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心理特征以及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性;病理上表现为个体对某些疾病的易感性以及疾病传变转归中的某种倾向性。我们既可以通过个体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特征的差异把握个体体质,还可通过
中医扶阳学说的形成、发展、成熟经历了漫长认识过程.目前,在中医领域中对扶阳理论的认识仍然存在涵义和界限不清晰、认识不统一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扶阳广义和狭义的概念作相应的梳理并加以界定。扶阳学说是人们从生活实践中总结凝练出来的中医理论,对临床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扶阳理论也由此受到历代医家的认可、推崇和效法。近些年来,在对前人扶阳观点不断挖掘的基础上,学在辨证论治思想指导下,这个学派所倡奉的扶阳理论
追溯胸痹的相关文献论述,其内涵不断发展丰富,直到现代仍各执一说,但实际临证中胸痹却包含了多系统疾病在内的一系列病证,所涉范畴较广,即是脏腑病变在某一阶段的病理表现,以邪气痹阻、胸阳失展为主要特点,以胸背部窒塞疼痛为主要症状,而非专指某一脏某一腑的某一种病证,也非与现代医学冠心病心绞痛完全等同.综观历代医家文献分析可见胸痹病是包含心痛在内的范围较广的一系列疾病,涉及心、肺、胃、肝胆、食道、胸壁等疾病
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中医理论体系的各方面,《伤寒论》中亦有多处体现.本文试对"阳化气,阴成形"的相关理论及临床意义进行探讨.一方面,“阳化气,阴成形”揭示了自然界物质运动变化的状态及其规律。中医学认为,阴阳是事物运动发展的根本规律。阴阳之间既对立制约,又互根互用,相互转化。另一方面,“阳化气,阴成形”解释了人体生命活动的生理功能。若“阳化气,阴成形”功能太过或不及,均可
文章从六经病的发生、发展、辨证、治疗等方面,结合论中具体实例,系统分析张仲景临证知常达变的思维特点:发病有常变,认识疾病要三因制宜;传变有常变,判断病势察邪正虚实;辨证有常变,审证求因要脉证合参;论治有常变,理法方药当随证处之。总之,学者既要熟知疾病发生发展及辨证治疗的一般规律,又要了解疾病发展变化的特殊性,以期提高临床医生的辨证思维能力,提高诊疗水平.
《伤寒杂病论》全面贯穿运用了常变思维.本文结合常变思维的含义,认为该书中发病传变、诊断疾病、治疗病证、鉴别诊断、选方用药及预后转归等方面皆与常变思维密切相关.常变思维可助医者更好的处理一般性与特殊性,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关系,对当今临床准确的辨证论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虚劳"作为病名始见于《金匮要略》,近年来医家对其概念、病因、虚劳篇条文、脉象、病机、治疗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笔者对10年来上述研究内容做一综述笔者认为结合仲景的时代背景与学术渊源及虚劳篇的内容,明确虚劳病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是进行虚劳病研究的基础与前提。虚劳作为一种疾病,必然有其特有的因机证治与病传、病程等特点。秦汉时期病因学说尚未形成体系,仲景根据病因的致病途径、传变规律,并结合致病部位,将病
东汉末年的张仲景运用《内经》中提出的六经体系撰写出了《伤寒论》,为医学界做出巨大贡献.太阳是六经体系的其中之一,首先要明确太阳的含义.太阳生理包括足太阳膀胱经、手太阳小肠经、膀胱腑、小肠腑以及其附属的生理物质、形骸、苗窍,及标本中气的从化与气化理论以及经气传输.固然太阳病位病变都是太阳腑与太阳经脉以及形骸、苗窍的病变。太阳腑是膀胱与小肠腑,小肠有病,则水谷不分,清浊难别。太阳经病主证主要是太阳伤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