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国彭指点医中百误

来源 :第四届国际中医药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pf4433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程国彭在《医学心悟》中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体会,并汲取历代各家精当之论,首列“医中百误歌”以警示后世学医者,祈望其用心思考、细心领悟。先生所列百误,约略言之有四,即医家误、病家误、旁人误及药中误,可谓字字珠玑、句句箴言。本文介绍了医家误、病家误、旁人误及药中误的内容。
其他文献
急性心肌梗死由于其临床表现为心前区的剧烈疼痛,中医多诊断为“真心痛”,中医对急性心肌梗死辨证主要是根据其临床的症状,尤其强调舌象、脉象在辨证中的重要性,“舌为心之苗”,舌象的变化能较准确地反映心系疾病的程度。脉搏又是心气推动血液在脉中运行的表象,更能反映心气的变化。本文结合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和急性心肌梗死的微观病理就这一病机进行探讨。
中医学虽没有冠心病的病名,但有类似的记载,如心痛、胸痹、真心痛、厥心痛、久心痛、卒心痛等。我国最早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就有较详细的描述,《素问·脏气法时论》“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甲间痛、两臂内痛。”《灵枢·厥病篇》“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素问·厥论》“手心主少阴厥逆,心痛引喉,身热,死不可治”等,描述了心绞痛、心肌梗死的疼痛部位、放射方向、预后等,
《韩氏医通》以《易》解医,析理深入浅出,平正通达;其论证,抓住要领,一言中的,不支不蔓;其处方用药,于平淡中出神奇,并善用异类有情以培本;其论保健,强调导引真气,人自为养。本文介绍了《韩氏医通》的辨证思路及论治特点,阐述了原文中的部分意思。
伏邪温病学说最早起源于《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有言:“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是说冬季感受寒邪,未及时发病,至夏季则易发生春温。《素问·热论》中又云:“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之曰为病温,后夏至之曰为病暑。”明确指出春季所出现的暑温病,究其原因皆为冬季感受寒邪所致。本文介绍了伏邪新感温病学说的沿革,阐述了其涵义特点,浅谈了看待伏邪温病学说的方法,对其临床价值进行了分析。
《傅青主女科》一书为明末清初的著名医学家傅青主所著,书中“谈证不落古人窠臼,制方不失古人准绳,用药纯和,无一峻品,辨证详明,一目了然,病重者十剂奏功,病浅者数付立念。”其立法处方,新颖实用,后世医家倍为推崇。其中治疗血崩,辨证立法异于前人,制方用药独见新义,后世宗其法用其方,多有奇效。本文就傅氏治疗血崩之七法进行了分析。
百合病之名最早由张仲景在《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篇中提出,该篇第一条云:“论曰: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其脉微数。”从该病的症状上来看,患者食欲不正常,好闲静寡言,还行坐不安,如寒无寒,如热无热,精神恍惚,如有神灵等一系列表现来看,与西医之神经衰弱症、神经官能症非常相似。本文介绍了百合病的命名,阐述了百合病的脏腑定
脏腑辨证主要是运用中医藏象学说以脏腑生理、病理为基础指导临床辨证,是各种辨证方法的核心,关于它的研究是中医临床辨证方法研究的关键部分,也是当前中医科研的重中之重。中国传统医学的脏腑辨证本是诊断疾病的一种方法,但由于其形成历史既久,指导理论之精深,涉及医家之众,内涵之深,外延之广,故广义地看,早已形成自成体系的学说。本文拟从“医道同源”的角度深入阐发脏腑辨证学说与道教的密切关联,探讨脏腑辨证学说与道
身体中两个以上的骨相互连接,可作屈伸运动的叫做关节。本文指出膝是体内津液代谢的升降之处,分析了膝的结构与生理,阐述了手足关节的分类与膝关节的范畴与作用,浅谈了膝与行走的关系,探讨了膝痛与老年,肝肾两虚以及老化预防的影响。
古人传疏多不言例。唐初杨上善奉敕撰注之《太素》因其首卷无存,断无觏例之望。惟由杨注字里行间体味揣摩之。本文介绍了《太素》中以单字释单字例、以多字释单字例、以单字释词语或叠字例以及以多字释词语或叠字例等内容。
脉诊是最具中医特色的诊断方法之一,但由于脉诊技术难度颇高,掌握颇难,古人就已发出“心中了了,指下难明”的感慨。由于中医脉象大多使用形象语句描述,缺乏客观标准,影响了临床判定的准确性,常因医生不同,同一病人的脉象诊断也有不同。这既成为部分有偏见人士指责中医不科学的口实,也是相当部分中医畏难而放弃钻研,以其他三诊代替脉诊的原因。也有的医生由于不能掌握脉诊技术,而宣称脉诊无用。本文介绍了单一因素脉象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