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十六国嘉峪关地区民众饮食结构及其成因探析--以嘉峪关新城魏晋墓砖壁画为例

来源 :嘉峪关与丝绸之路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暨甘肃省历史学会第24届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r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人的一生都离不开饮食.随着饮食技术的不断演进,饮食文明已经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以嘉峪关新城墓群中的相关砖壁画内容为例,结合相关文献资料记载,探究了魏晋十六国时期嘉峪关地区民众的饮食结构,其民族融合使饮食结构的转变成为可能,农牧业的发展为饮食结构的变化提供了物质保障。
其他文献
本文提出一种损伤可控型钢框架节点(DCSF节点).在梁端腹板上设置连接钢板,通过高强摩擦螺栓将梁、柱拼接在一起,并在梁内布置预应力筋提供节点的复位能力.小震作用下高强螺栓
会议
前凉是东晋十六国时期,中国西北地区的地方割据势力张氏政权建立的一个国家.因它是这一时期建立的五凉政权的第一个国家,其国都在凉州姑臧(今武威),故国名前凉.到公元376年前
会议
援西军的组建和出动是"西安事变"之后中共中央为挽救西路军免遭失败而实施的一次重大军事援救行动.本文通过对援西军出动的背景、必要性和紧迫性进行分析,重点阐述了援西军出
文章利用武威西郊西夏墓出土的木缘塔汉文题记中的"西经略司"、"西路经略司",武威修行洞汉文文书、以及莫高窟西夏洞窟汉文题记认为西夏的"西经略司"就是"西路经略司"的省略
会议
文章以历史文献学和历史地理学方法为基础,综合借鉴地理学的研究方法,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考察和遥感影像解译对流域内绿洲开发利用的空间格局进行了半定性、半定量的分析研究
会议
河西走廊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人员往来与活动十分频繁.唐五代时期,西域胡人是河西走廊地区一个非常活跃的群体,职业广泛分布于商业、手工业、农业,畜牧业,参与宗教事业,并
十六国北朝时期是中国佛教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同时也是河陇佛教最为辉煌的时期.这一时期随着佛教的迅速发展,河陇地区开凿了大量的石窟寺,这些石窟寺在空间分布、规模数量、
居延新简中的"毋嫁娶过令"文书,是两汉之际窦融集团在据守河西期间颁布实施的一项专门整治婚嫁奢靡的法令.从其用语特点来看,"毋嫁娶过令"实则源自于西汉平帝元始三年的"吏民
汉魏时期中原王朝对河西地区的各民族管辖,一是推行中原地区地方行政区划制度,将其纳人中原王朝的有效管辖之下;二是对"内属"各部,设特殊的具有羁縻统辖特点的民族区域行政制
河西地区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历来就是通往西域的咽喉要地,也是多民族汇聚的地方.自汉代推行移民实边政策之后,大量的其他地区的居民入迁河西地区;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河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