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护理在小肠三维CT检查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来源 :中华放射学学术大会2016、中华医学会第23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暨中华医学会第24次全国影像技术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qqz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随着CT技术的发展,CT小肠造影愈发受重视,改良式肠道三维CT检查是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对常规小肠三维CT方法进行了一定的改良,综合运用阴性对比剂小肠充盈及结肠充气,提高了诊断的敏感性及定位准确性,取得了良好的诊断价值.但在检查过程中,部分患者易出现紧张、恐惧等心理及生理改变,影响检查的顺利完成及疾病的诊治.为了让患者能够以良好的状态接受小肠三维CT检查,本研究对接受检查的患者采取以心理护理为主导的个性化护理干预,观察其对患者紧张焦虑和抑郁的影响,评估以心理护理为主导的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在小肠三维CT检查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连续选取2015年1月-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小肠三维CT检查的患者120例,随机数法将入组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健康教育、流程介绍及注意事项讲解等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以心理护理为主导的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评分及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评分.检查结束后护理服务满意度. 结果 实验组及对照组患者在入科时均有不同程度的抑郁及焦虑,实验组及对照组经过护理均有一定的改善,但实验组SAS及SD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改善得更显著(P<0.05).检查结束后两组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心理护理为主导的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使接受小肠三维CT检查的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症状明显改善,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提高. 结论 对小肠三维CT检查的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针对此类患者给予的以心理护理为主导的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可较常规护理措施更加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症状,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针对胆囊腺肌症采用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以及CT成像技术进行临床诊断的具体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4年12月-2015年6月内收治的患有胆囊腺肌症疾病的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并比较采用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以及CT成像技术对诊断胆囊腺肌症疾病的意义.结果:采用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技术诊断胆囊腺肌症疾病的准确率要显著高于CT成像技术的诊断结果,差异明显(P<0.05).结论:针对患有胆
目的:运用多模态结构MRI研究皮质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SVCI)的白质损伤特点,探讨大脑结构网络属性与白质受损的关系,并比较各结构MRI参数与总体认知功能的相关性,寻找SVCI最优的影像学标记. 方法:收集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患者48例,根据是否具有认知功能障碍分为SVCI组(28例)和对照组(20例).对所有被试进行神经心理学评估,包括MMSE、MoCA及由各项认知域评分综合得到的反映总体认知状
目的 探讨踝关节前后联合撞击综合征的踝关节镜下治疗的手术方法及疗效. 方法 选择2013年5月-2016年3月收治的28例踝关节前后联合撞击综合征患者, 其中,男20例,女8例;年龄21~55岁,平均36.7岁.左踝11例,右踝17例.术前均表现为踝关节前、后侧疼痛,主动及被动跖屈时疼痛加重.经保守治疗无效采用关节镜辅助手术.采用仰卧位下踝关节镜下前、后方入路联合跗骨窦入路同时清理前后踝骨赘.从后
研究背景及目的 :生酮饮食(KD)是高脂肪和蛋白质、低碳水化合物的饮食,导致机体处于酮体代谢,在治疗儿童耐药性癫痫上取得了临床疗效,对急性脊髓损伤有神经保护作用。临床报道生酮饮食会影响骨代谢,缺乏实验研究。我们前期评价KD对小鼠脊柱骨显微结构的影响,显示酮体代谢导致脊柱骨质疏松,还缺乏脊柱生物力学从功能上的证实。鉴于小鼠脊柱标本小,离体的生物力学测试很困难。在显微CT图像的基础上,建立小鼠脊柱的显
目的 :探讨淫羊藿素药物通过hedgedog信号通路因张力诱导下终板软骨细胞退变的保护作用. 方法 分离获取大鼠终板软骨细胞,体外培养建立终板软骨细胞加力退变模型.设对照组(未加力的终板软骨细胞,NC组)、加力组(10%间歇性循环牵张力,10%ICMT,0.5Hz,8h/d,加力3天,ICMT组)及加力加药物组(加力组中加入不同浓度中药淫羊藿素,加药+ICMT组).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
会议
目的 评价踝关节镜下微骨折手术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的手术方法和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江苏徐州市中心医院手足显微外科采用踝关节镜下微骨折方法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的20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10例;年龄20~65岁,平均33.8岁.左踝11例,右踝9例.术前均表现为踝关节疼痛,主动及被动活动时疼痛加重.经保守治疗无效.从踝关节前内侧及前外侧入路交替使用刨刀和
目的 :通过对初次单侧全膝关节表面置换(TKA)围手术期应用氨甲环酸,明确氨甲环酸既可减少围手术期失血量而又不增加术后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发生率。 方法:通过前瞻性随机选择初次单侧TKA病人实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实验组氨甲环酸给药方式为静脉+局部,对照组为局部注射生理盐水,然后根据评价指标进行两组间比较。单侧TKA实验组(30例):缝合皮肤前10mg/kg TXA+250ml生理盐水静脉使用
目的 :总结钛网塑型钢板联合同种异体骨打压植骨重建髋臼在髋关节翻修术中的应用及疗效. 方法:回顾2009年2月-2015年8月期间在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治疗,共13例(13髋)行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的重度髋臼骨缺损患者采用钛网塑型钢板联合同种异体骨打压植骨重建髋臼.男6例,女7例;年龄45~76岁,平均59.2岁.初次置换至此次翻修术时间为5~12年,平均7.2年.翻修原因:骨溶解及假体松动.术前
目的 总结直肠间质瘤MRI表现,探讨其对病变危险度的评估价值.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4月间收治的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8例直肠间质瘤患者MRI表现, 对肿瘤危险度分级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 病理分型:高危占72%(13/18),中危占22%(4/18),低危占6%(1/18).2位影像医师独立对本组MRI表现进行分级.肿瘤的大小、边界及信号均匀性方面差异与危险度分级有显著统
目的:探讨腹膜后血管瘤的CT和MRI的影像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 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的腹膜后血管瘤的影像学资料,结合文献总结其影像特征. 结果:CT平扫肿块边界清楚,密度不均,多伴有钙化灶,增强扫描呈渐进性强化.MRI表现以长T1、长T2为主混杂信号,伴多发囊变和钙化,增强扫描呈多发结节状渐进性填充式强化. 结论:腹膜后血管瘤临床罕见,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