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的X线诊断

来源 :第八届全国临床放射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nasg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是新生儿期常见的急腹症,及时诊断和治疗对避免小肠结肠炎、肠穿孔及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降低死亡率至关重要。本文对4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的X线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旨在提高其早期诊断率。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腹部放射学现状及新技术,阐述了放射检查在腹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浅谈了放射检查的限度,分析了放射诊断报告书为临床提供的信息。
门静脉和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临床少见的肠系膜阻塞性疾病,其临床症状及体征无特异性表现,死亡率高达60%。本文搜集12例确诊为门静脉和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MRI影像资料进行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MRI影像学表现的认识,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门静脉系统血流受阻和/或血流量增加,导致门静脉及其属支血管压力升高称为门静脉高压症(portalhypertension,PHT)。主要临床表现有脾大、门腔静脉侧支循环形成和开放以及腹水,常伴发脾功能亢进、消化道出血和自发性腹膜炎等。正常门静脉压力为5~10 mmHg(1 mmHg=0.133 kPa),门静脉压力和肝静脉嵌塞压超过下腔静脉压5mmHg;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5mmHg时提示
包虫病是畜牧业地区的一种流行病。分两种类型,一种是细粒棘球绦虫感染所致的囊性包虫病,此型多见;另一种是多房棘球绦虫感染所致的囊性包虫病,此型少见(仅占1%~2%)。包虫囊肿常见于肝、肺。本文搜集本院1997年以来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腔包虫病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IPMN)是一种较少见的胰腺囊性肿瘤,1996年才被WHO正式命名。由于对其认识不足,以往多诊断为慢性胰腺炎或黏液性囊腺瘤。本文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的CT和MRI表现,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诊断能力。
目前,胃或结肠纤维镜检查和气钡双重对比X线造影检查仍是临床用于胃结肠病变诊断的主要方法,两者对病变的定位和定性起着重要作用,但它们仅限于对腔内的病灶进行观察,而且使受检者感到痛苦而恐惧,因此寻找一种方便、安全、易被患者接受、诊断准确率高且成本低的普查方法很有意义。本文尝试将新近发展起来的低剂量CT技术及多层螺旋CT后处理成像技术应用于胃或结肠病变检查,探讨其作为胃或结肠病变普查工具的可行性。
胃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螺旋CT对胃癌术前分期的诊断已得到国内外学者一致肯定,但在胃癌螺旋CT检查中关于对比剂的应用方面,文献报道各有差异。本文通过比较四种对比剂在胃癌多层螺旋CT(MSCT)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探讨胃癌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中胃对比剂的优化选择。
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直肠癌的治疗包括术前放疗或/和化疗及手术治疗。传统直肠癌根治术造成的性功能和泌尿功能障碍等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全直肠系膜切除(totalmesorectal excision,TME)术,能够显著降低术后局部复发率和泌尿生殖系统功能障碍,提高直肠癌保肛术的成功率,成为直肠癌外科治疗的“金标准”。但过度的术前放疗和盲目的TME并不能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弥散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温度、磁场均匀度、患者活动等多种外在因素,以及脑脊液流动、组织脉搏搏动、微循环的灌注等内部因素。在弥散测定时轻微的移动也会造成严重的干扰。由于移动可造成不必要的信号衰减,而使表观弥散系数(ADC)测定出现偏差,所以运动成为临床弥散成像中的主要障碍。对弥散成像来说,传统成像的方法速度慢,难以克服运动伪影,为了避免这些因素对弥散测定的影响,获得高质量的弥散图像,就需要快速的成像
盆底功能性疾病非常普遍,尤其是已婚女性,随着年龄增长,发生盆底疝(pelvic floor hernia)的机率也就越高。单一的排粪造影检查易漏诊,随着盆腔造影结合排粪造影等多重造影及盆底动态CT、MRI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对该病的检出率也大大提高。本文搜集40例盆底疝患者资料,分别对常用的几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价值及限度作一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