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只的极化散射特征分析及一种SAR船只分类新方法

来源 :第三届微波遥感技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fjkjty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面船只探测、分类和识别在国防及海上交通等方面中有巨大的应用价值,一直是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应用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利用极化SAR的极化信息,运用目标分解理论,分析了多种典型船只的极化SAR散射特征,并发展了一种船只分类的新方法。本文首先运用边缘检测法从SAR图像中提取出船只的轮廓,得到船只像元;然后对SAR船只像元进行极化目标分解,包括Pauli分解、S-D-H分解、S-DB-V分解、Moriyama分解、四组分分解和Cameron分解,提取得到不同分解方法下船只像元的极化散射特征;再根据散射类型之间的内在联系,将各种散射类型归类,然后对船只像元极化散射特征进行融合,得到并分析船只的极化散射特征。基于这一方法采用UAVSAR数据对多种类型船只(医院船、油轮、集装箱船等)进行了散射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船只的散射特征差异较大。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极化SAR船只分类新方法。该方法基于融合后的船只像元极化散射特征,将船只分为七大类:导体球散射为主的船只、二面角散射为主的船只、体散射为主的船只、导体球-二面角散射为主的船只、导体球-体散射为主的船只、二面角-体散射为主的船只和混合散射船只。利用这一方法对AIRSAR和SIR-C SAR数据进行了实例研究,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船只中,二面角散射为主的船只最多,其次是导体球散射为主和导体球-二面角散射为主的船只,其它类型的船只所占比重极少。
其他文献
风云三号卫星B星(FY-3B)于2010年11月发射升空,并于2011年4月正式完成在轨测试,交付用户使用.风云三号卫星B星所搭载的微波成像仪(Microwave Radiation Imager,MWRI)是一个10通道,5频率,双极化的全功率圆锥扫描星载微波辐射计,能够在观测过程中持续提供10.65GHz、18.7GHz、23.8GHz、36.5GHz、89GHz等五个频率,H/V双极化的地表
我国首颗微波海洋动力环境卫星HY-2于2011年8月成功发射.星上搭载的微波散射计(HY-2 SCAT)能够全天时、全天候开展全球海面风场的探测,是目前最新一颗业务化运行的星载散射计.对HY-2 SCAT海面风场产品开展精度验证,从而评价其产品质量进行评价,是HY-2散射计产品广泛应用并发挥其科学意义的重要保障.本文中,利用多种现场实测风场数据,对最初6个月(2012年1月~2012年6月)业务化
2011年7月,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海洋动力环境卫星——HY-2卫星,主载荷为Ku波段(13.58GHz)和C波段(5.25GHz)双频雷达高度计,目前已进入正常业务化运行.为保证高程数据的准确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提高其对平均海平面及海面风场的测量精度,需对高度计进行高程测量和散射测量在轨定标,获得全系统绝对测量偏差.有源定标器在轨定标为高度计高程测量数据提供唯一定标标准,保证高度计输出数据的准确性
海洋二号(HY-2)卫星是我国首颗海洋动力环境卫星,主要用于获取全球海洋动力环境参数,是海洋防灾减灾的重要手段,于2011年8月16日成功发射,2012年3月2日投入业务试运行.在使用卫星高度计的观测数据之前,需要对数据进行筛校准,以得到海洋上的有效数据,并且保持不同卫星高度计数据之间的一致性.卫星高度计获取的是沿轨数据,并且重复周期最快的也要10天,单一卫星高度计数据在时间和空间分辨率上存在明显
分析FY-3微波成像仪在轨性能稳定性,既可以为用户单位提供应用数据的可靠性保障,又可以为载荷研制单位提供产品性能评估的依据.在轨获取的亮温数据是微波成像仪对地球观测的最终输出,亮温数据的质量高低直接反映出载荷系统的性能优劣.利用地球表面辐射特性稳定的目标作为在轨定标场,对微波辐射计进行在轨定标是国内外常用的方法之一.利用长期观测地球最低亮温目标的数据统计结果分析微波成像仪系统在轨性能的稳定性,具有
基于GNSS海面反射信号的海洋环境遥感是GNSS技术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目前海洋潮汐测量的手段主要包括水尺验潮、浮子式验潮仪、声学式验潮仪等,在接近潮汐预报站点的海域也可利用潮汐表得到海面高度,但是,在远离海洋观测站点的海域,或要求对海面高度进行高精度实时动态监测时,则需要更有效的海面高度测量方法。
风云三号(FY-3C)极轨气象卫星计划搭载一台先进的大气微波探测仪(Advanced Microwave Atmosphere Sounder,简称AMAS),用于同时探测大气温度廓线和湿度廓线.与第一代微波湿度计MWHS相比,新一代AMAS在性能上有很大提高,频率在原来的150GHz和183.31GHz基础上,增加了89GHz和118.75GHz探测频率.其中118.75GHz是世界首次在极轨气
一、概述自从美国于1 978年成功发射首颗搭载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的SEASAT卫星以来,具有全天时、全天候观测与二维高分辨成像能力的SAR卫星已经成为对地观测领域最重要的技术手段之一。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terforemetry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利用两副天线从对目标进行观测,根据天线配置不同,可
会议
微波海洋遥感中认识和理解复杂机理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实验研究,但开展真实的海试实验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环境条件不可控,环境参数难测量。如果能在条件可控的水槽实验室内开展微波探测实验,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环境条件可控,环境参数容易测量,是研究微波海洋遥感机理的一种重要的实验手段。
已有粗糙月面对微波辐射亮温的影响研究是基于几何光学方法,这种方法的一个缺陷是粗糙度影响程度与探测频率无关.对于地势平坦的月海地区,可忽略地形起伏的大尺度粗糙度,然而已有研究表明月表存在微尺度粗糙度.如据典型月海地区Apollo12的样本分析,其表面的标准离差h为0.9mm-3.6mm之间,均方根倾角9在13.9°-37°之间,这种粗糙度在嫦娥1号和2号搭载的多频率微波辐射计3GHz,7.8GH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