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湘力教授从肝脾论治郁证经验举隅

来源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脑病学分会成立大会暨全国首届中医脑病大师论坛与学术交流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yingt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凌湘力教授从肝脾同调治疗郁证的思路和方法进行分析总结.凌湘力教授认为郁证与肝、脾胃密切相关,主张治疗郁证应该从肝论治,肝脾同调,临床疗效卓著.
其他文献
本文参考蒙医学经典古籍的同时结合八省区蒙医药诊治头痛方面的临床实际,制定出头痛蒙医诊疗指南,经过多次的权威专家论证达成一致共识,再经过多中心临床应用评价,反复多次的优化和修订而形成的有关头痛概念、诊断、鉴别诊断、辨证治疗及调护方面的蒙医诊疗指南.
"釜底抽薪",上病下取,通腑泻热是治疗中风的重要法则,其与开窍醒脑、减轻脑损害之间的内在联系及机制尚不明确.基于脑肠相通理论,以脑肠肽为切入点研究通腑泻热法治疗中风的机制在于:增进肠道动力,干预脑—肠轴炎症信号通路,促进脑肠肽CCK-8分泌,调控脑、肠组织及血液细胞因子水平,拮抗促炎细胞因子的作用,减轻中风后炎症损伤而发挥治疗作用.
失眠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称为"不得卧"、"不得眠".失眠者,有虚有实,气血阴阳失调均可致之,然仲景论此之经验独到,值得研读.
中风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致残率高,后遗症严重,是严重危害中老人身体健康的一种疾病,,而且随着人们工作已压力的增大,生活节奏的加快,人口老龄化的到来,中风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而且趋向年轻化,所以中风病的康复治疗显得尤为重要,而疗效和预后则是人们最为关心的.近30余年来,笔者从事中医针灸临床治疗工作,通过大量的临床观察,积累出以下判断中风病预后的不成熟经验,现总结如下,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督脉是奇经八脉之一,为阳脉及全身经脉之海,是十二经之纲领及动力.而脑作为重要的器官,"头者,身之元首,人神之所法".在循行路线上,督脉不仅直接入脑,而且还联系到心、肾等与脑密切相关的重要脏器;在生理功能上,二者极为相似,都具有统率、督促的功能;因此对督脉与脑的功能联系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揭示中医脑的生物学基础,促进脑病发病机制、修复机制研究的深入,对于探索和完善中医脑学科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目前公认的中西医结合模式是西医辨病,中医辨证的病证结合模式.然而这种中西医结合模式,二者在理论上并没有达成真正的融合与汇通.笔者认为,在现阶段,中西医结合要达到理论的融合,首先要寻找该病共同的核心病机(发病机理),即共同核心病机模式.所谓共同核心病机,是指中西医都认同的,能解释该病的基本发病机制.寻找共同核心病机,进行针对共同核心病机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笔者认为比之病症结合法有了理论的进步,使中西医
中风是临床上常见的急、危、重症,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较高,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一直是我国专家学者关注的重点疾病之一.中风后病人抑郁症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是中风患者病后常见的并发症,在中风患者的治疗中,伴随抑郁症的患者康复治疗效果较差,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治疗效果,中风后抑郁症发病后的治疗西医主要是以药物治疗为主,中医以针灸、中药等多种方法,但治疗疗程长,费用高,不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gravis,MG)是一种抗体介导的,细胞免疫依赖的,补体参与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肌肉的易疲劳性和肌无力.胸腺作为T淋巴细胞成熟的场所,对重症肌无力的发病有重要作用.据报道90%重症肌无力患者伴胸腺异常,其中10-15%患者合并有胸腺瘤,50岁以上的重症肌无力患者中,合并胸腺瘤的比率高达24%,并且这些患者临床症状较重,死亡率高,其中B2、B3型胸腺瘤
老年性痴呆,又叫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好发于老年人,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文章总结了我们采用中西结合方法,运用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结合复方麝香注射液治疗AD的临床经验及相关病例.我们认为肾虚血瘀、痰热内闭是AD的基本病因病机,贯穿了AD发病的全过程,提出"补肾活血、豁痰开窍,醒脑安神"可以作为中医治疗AD的基本方法,用脑蛋白水解物
介绍上海市名中医林水淼教授中医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经验,认为应将该病归属于中医"神病"范畴,不能简单地将其与历代文献中"痴呆"、"呆病"并论,增龄衰老、心气不足、肾精亏虚是导致该病发生重要原因,治疗上当辨病辨证相结合,从心、肾入手,调心补肾以治该病,并通过临床验案加以具体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