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龄对慢性心力衰竭的影响--天津市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多中心队列研究

来源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vim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年龄与慢性心力衰竭(CHF)的发病密切相关,增龄对不同类型的CHF的临床表现及预后的影响如何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本研究旨在观察增龄对CHF某些特征的影响. 方法:数据来自于天津市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多中心队列研究(临床注册研究).采用多中心回顾——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天津市9所三级医院,2014年3月至2016年2月期间,以CHF为主要病因、NYHA心功能分级Ⅱ—Ⅳ且资料完整的患者共计2004例,按照年龄进行分层,非老年组(年龄<65岁)590例,普通老年组(年龄≥65-79岁)860例,高龄老年组(年龄≥80岁)554例.分析增龄对CHF患者某些临床特征和一年生存率的影响. 结果:1.性别差异:CHF患者按年龄分层后显示,非老年人心衰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男女比68.8%),随着增龄男性占比逐渐下降,女性占比逐渐增加,高龄老人男女比例趋于持平(男女比50.9%)(P<0.05);2.心衰类型分布:随着增龄,HFrEF患者占比逐渐减少(三组分别为46.4%、43.5%和38.6%),HFpEF患者占比逐渐增加(三组分别为16.9%、21.6%和32.1%)(均P<0.05);HFmrEF患者占比不随年龄发生变化(三组分别为35.6%、34.9%和30.3%),约占1/3(P>0.05);3.心衰严重程度:随着增龄,NYHA心功能Ⅳ患者占比逐渐增加(非老年组、普通老年组、高龄老年组分别为22.4%、28.8%和40.6%)(P<0.05);随增龄,CHF患者共病数明显增加(三组分别为3.5、3.9和4.3)(P<0.05);平均住院天数明显延长(三组分别为10.9d、12.7d和16.8d)(P<0.05);4.1年生存率:随增龄,CHF患者1年生存率明显下降(三组分别为84.1%、77.2%和69.9%)(P<0.05). 结论:按年龄分层后显示,随着增龄CHF患者中男性占比逐渐下降,女性占比逐渐增加,说明CHF患者随增龄出现明显的性别差异;随着增龄,CHF中HFrEF占比逐渐减少,HFpEF占比逐渐增加,HFmrEF占比不随年龄发生变化;随着增龄,CHF患者共病更多,心功能更差,心衰更严重,住院时间更长,1年生存率更差.
其他文献
贫困、缺乏社会保障是西部贫困地区老年妇女信仰宗教的重要原因,宗教的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功能一定程度上吸引了老年妇女信仰宗教.整体而言,2000年到2010年西部贫困地区信仰宗教的老年妇女逐渐减少,而且进入新时代西部贫困地区老年妇女信仰宗教总体上将呈下降态势,并经历持续下降、小幅反弹上升和稳定下降三个阶段.当前,西部贫困地区应建立和形成以社会保障体系、老龄政策体系、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老年关爱服务体系为
2000年11月底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国60岁以上人口有1.3亿人,占总人口10.2%,达到联合国老龄化社会的指标界定,表明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现有数据显示,2017年末,全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已达到2.4亿,占总人口17.4%.可见,中国不但老年人口数量多,而且老龄化速度很快,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之一.长寿的人多了,这本来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但是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尽管中国
智慧养老是借助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以信息化、智能化呼叫救助服务平台为支撑,以老年人信息数据为基础,以社区、养老机构或社会组织为依托,为老年人提供紧急救援、家政服务、心理慰藉等全面、精准化的服务.在家庭核心化、人口流动频繁、“9064”或“9073”养老结构、老年照护劳动强度大、人手不足、专业化程度低的情况下,发展社区智慧养老是有效地缓解养老服务供求矛盾手段之一,能快速扩大服务
当前中国首批试点城市长期护理保险已全面展开.梳理和比较首批15个试点城市长期护理保险政策的保障范围、资金筹集、护理服务形式、待遇支付水平、失能评定标准等核心内容,发现试点地区长期护理保险政策尚存在保障范围过窄、资金筹集主体单一、待遇支付水平较低、失能评定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因而,在首批试点城市政策的基础上,亟须加强顶层设计,优化现行长期护理保险政策,并通过提升立法层次和建立护理服务人才保障机制对后期
内蒙古自治区已迅速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病和慢性病患者日益增多,为了有效防治老年慢性病及重大疾病、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医疗、预防、保健、养生、康复一体化全链条服务是发展的方向.充分利用蒙中医诊疗、养生、康复等综合职能优势,做好蒙中医药医养结合服务.但目前的蒙中医面临着资源总量不足,基层服务能力弱,发展规模和水平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等挑战.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立足本土蒙中医在医养结合中的优势,
目的:了解唐山市高龄老人日常生活照护需求现状,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16年7月至2017年1月对唐山市3448位年龄≥75岁的居民应用自编问卷、日常生活照护需求问卷、孤独感量表进行调查,采用SPSS23.0和AMOS23.0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构建.结果:唐山市高龄老人日常生活照护需求检出率为48.3%,其中轻度需求者24.9%,重度需求
2016年以来,碑林区民政局按照“固基础、转管理、强服务”的思路,以“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和全省“四社联动”示范区为抓手,扎实推进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社区志愿者多元参与、有效互动的“四社联动”社会治理机制,促进了各方力量形成合力,实现了合作治理.同时,基层社会治理也有了显著效果,即强化了“四社联动”机制的基础,有效规范了“四社联动”机制运作,逐渐实现了“四社”之间的协调联动
临终关怀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从无到有,从陌生到为社会了解,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老年临终关怀以临终老人生理心理特征和临终照护实践规律为研究对象,目的在于提高临终老人的生命质量,减轻其肉体和精神痛苦,使临终病人在有限的时间里安然地、有尊严地走过人生旅途的最后一站.临终关怀是尊重临终患者生命尊严的一种人文关怀,目的是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让患者祥和并有尊严地度过余生.而社会工作作为一
“生活叙事”源于心理学和语言学的研究,是伴随人类社会化的一种文化传承方式,也是居家和老年社会生活的一种幸福能力.本文呈现湖北省老年心理学专委会学术团队与湖北广播电视台资讯广播《枫林漫步》合作研究成果.主要结论:生活叙事建心安民兴国;生活叙事符合老年幸福科学规律;生活叙事满足老人身心需求;生活叙事促进社会幸福力.
慢性病是当今全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而老年人是慢性病的主要发病人群,如何让老年人真正达到健康长寿,是当代医务工作者面临的难题.在心血管疾患诊治过程中,存在大量的“精神心理疾病”和“心血管疾病合并精神心理问题”的患者,及时有效干预精神心理疾患成了时代新的呼唤.双心医学强调生物——心理——社会综合治疗的医疗模式,2008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进行了“心内科治疗心血管疾病患者轻中度心理障碍的可行性分析”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