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间相互作用对宽浅地表径流输移能力影响的试验观测

来源 :第二届黄河国际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0090907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流域的上游地区,在上临界佛汝德数的水力条件下,坡面流含沙量的变化范围非常大.在宽浅地表径流的试验研究中,泥沙按照逐步控制方式添加到地表径流中,并且通过测量来确定颗粒速度与含沙量之间的关系.本文将讨论这些研究的主要成果.资料清楚地显示出,在不同的水力条件下,存在最大的泥沙输移率;对泥沙颗粒运移的观测表明:泥沙输移方式是跳跃式的,在这些条件下,水流状态受控于包含了很大部分动能的滚动波;因此,滚动波是薄层流泥沙侵蚀及输移过程中的主要能量来源.当颗粒增加率大于输移能力时,泥沙运动的初始跳跃方式迅速转变为有组织的结构,例如条状结构.临界条件与滚动波的调整相关联,一般发生在滚动波的大多能量消耗于泥沙输移的时候,本研究描述了当泥沙供给超过临界值时,泥沙颗粒的发生、发育及形成过程.观测发现,尽管颗粒运移的能量来自于水流的水力作用,但颗粒间相互作用机制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河床的演变如同嵌入了颗粒运移的遗传因子DNA一样.为了解释水力条件与泥沙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了基于宽浅水流的圣维南方程和干颗粒水流的2阶段水流模型(Prasad等,2000),该数学模型证实了转换阶段的临界条件,在该阶段,泥沙颗粒由稳定跳跃转换到到有结构的条状模式.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黄河源头地区的降水量、蒸发量、径流量等水文气象要素的多年变化,并结合对20世纪70~90年代的卫星影像资料的分析,认为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极大地改变了黄河
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这个世纪一大热点.1.4~5.8℃平均温度的升高已经导致大气以及海洋循环的改变、海平面的升高和降雨量的不稳定性.可以预测这种温室效应在下个世纪将会更加
会议
水库异重流是指高含沙洪水进入库区遇到一定水深的清水后,由于密度差而潜入清水下面沿河底向坝前运动的现象.异重流是高含沙河流特有的一种水流形态.而黄河小浪底水库更具有
会议
黄河中游7.86万km2的多沙粗沙区是黄河泥沙,尤其是粗泥沙的集中源区.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蓬勃发展的今天,多沙粗沙区的水土流失治理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在进一步总结单项治理
会议
本文在总结黄河流域水资源调查评价的主要成果基础上,对1956年以来黄河流域水资源情势变化特点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初步分析了黄河水资源情势变化的初步原因.研究结果表明
会议
利用小浪底水库实体模型,围绕黄河三次调水调沙过程中控制指标、异重流排沙临界水沙条件、库尾淤积形态调整的临界冲刷流量等关键技术问题进行试验研究.得出了黄河调水调沙的
会议
安置环境容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为保证安置地区的环境、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在一定的生产力、一定的生活水平、环境质量和社会条件下,安置地区所能安置的人口数量.结合现阶
会议
综合性流域管理从广义上讲就是要将流域视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即把流域内自然条件、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看做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要素组成的统一体,在认真
会议
根据黄河上游兰州站1934~2003年和其他站1955~2003年天然径流量资料,分析了径流量的时空分布特点和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流域径流量主要来自于吉迈至兰州的干流区间,其中吉
会议
采用1986~2002年的航空照片对关渡自然保护区内的植被变化的时间和空间变量进行分析和预测.结果显示,茫茫咸草和芦苇占主体的草泽地,已经变成了被水笔仔所主导的林泽地.水笔仔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