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石器时代玉器所用玉石原料开发历史的初步研究

来源 :第40届国际地质科学史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75678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20年代末,中国考古学诞生.80多年来,考古学者发掘了大量的古代遗物,玉器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古代出土物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由于我们查阅了大量的考古发掘资料,并先后多次参与了新石器时代出土玉器的考察、测试和研究工作,对古代玉器的分布情况,原料特点有了直观的了解.本文综合考古发掘资料以及本人近年来的多次考察结果,对新石器时代玉器所用玉石原料的开发历史进行了初步研究,以期对玉器的科技史研究有所帮助.
其他文献
朱溪为赣东北地区新发现的百万吨级钨铜矿床,其成矿岩体为黑云母花岗岩.本次采用锆石Hf同位素原位分析法对朱溪矿区前人黑云母花岗岩锆石样品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显示朱溪黑云母花岗岩锆石176Hf/177Hf初始值0.282157~0.282503,εHf(t))值-6.12~-21.57,Hf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Hf值为1.59Ga~2.36Ga,锆石U-Pb年龄与Hf二阶段模式模式年相差1.4Ga以
软弱地基中施工钻孔灌注桩易出现钢筋笼上浮、缩径、垮塌等常见问题,如何采取措施和防范,是摆在人们面前的课题.笔者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对上述问题给予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对从事桩基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
为查明区域地质环境中放射性物质的辐射强度、分布现状及规律,通过放射性安全调查,采用地面γ测量的方法,对某核辐射探测实验室附近区域进行了野外实地测量和数据处理,进而对该区域地质环境放射性安全作出客观的评价.
地球化学异常下限的确定是矿产勘查的关键环节,其准确性直接关系到探矿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本文采用统计学方法、85%累计频率法及多重分形法对实际获取的Sn和Pb元素化探数据进行异常下限处理.结果对比发现,一般情况下这三种方法都能得到较合理的异常下限,传统统计学方法确定的异常下限值相对较高,而多重分形方法获得的异常下限值相对较低,有利于弱异常的确定;综合对比这三种方法的优缺点,指出多重分形方法可以较好确定
北衙金多金属矿床近年通过整装勘查找矿取得重大突破,金矿储量达到超大型矿床规模,共伴生铅锌、银、铜、铁、硫也到达特大—大型规模.矿床受控于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与中三叠统北衙组(T2b),碳酸盐岩接触矽卡岩带,是与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有关的矽卡岩—热液型金多金属矿.成因类型可划分为矽卡岩型、层间破碎带型、岩性界面型、裂隙脉型4种类型,其次为表生作用形成的风化—堆积型.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是矿床形成最关键的控
在镇康芦子园超大型铅锌铁多金属矿区先后开展过多种方法找矿,通过将地质勘查成果与物探成果进行对比发现,中比例尺重力测量圈定的局部重力高正好反映了本区厚大铁矿体及矽卡岩地质体;地质勘查推断的隐伏酸性岩体位置处于重力低异常;矿区大比例尺磁测圈定的磁异常直接反映了厚大铁矿矿体的空间分布位置,矿区小河边矿段激电测量圈定的激化率异常区与矿体分布范围基本重叠,高值区即是厚大矿体的分布区.矿区矿石类型的差异在矿体
镇康县芦子园超大型铅锌多金属矿床位于保山地块南端镇康复背斜核部,赋矿地层为寒武系上统沙河厂组.北东向断裂是矿区的控矿构造.矿区蚀变发育,主要有矽卡岩化、绿泥石化、硅化、蔷薇辉石化、黄铁矿化及大理岩化等,推测矿区有隐伏中酸性岩体.矿体呈脉状、似层状.矿床类型为早期火山沉积,再经后期岩浆活动叠加改造的铅锌铁多金属矿床.
滇东北地区近期的找矿勘查发现,在巨厚的晚古生代地层下常发育隐伏的盐丘构造,并在张扭性断裂破碎带或不同方向断裂交汇处出现铅锌多金属矿(化)体,显示热液充填成矿特点.在许多地区,地表浅部矿(化)体较为清楚,但深部找矿方向不明,鉴于矿层、地层和膏盐层的电阻率和极化率数值存在明显差异,因此选取了音频大地电磁法(AMT)对隐伏铅锌矿体预测进行研究.首先测量了不同类型岩(矿)石样品的电阻率和极化率参数,并在已
大关县悦乐铜铅锌多金属矿床,矿体以奥陶系—志留系碳酸盐岩容矿、多种矿化类型共置,与盐丘构造控制、后生充填成矿为特征,分别于背斜翼部核上构造控制的上部陡倾斜(网)脉状Pb-Zn(-Ag)矿体、背斜翼部盐丘构造控制的下部似层状或层间网脉状Pb-Zn(-Ag)矿体,以及背斜核部核下构造控制的上部(网)脉状Cu-Pb-Ag矿体,这三种不同类型的矿体,它们空间上叠置、矿床地质特征相似,构成"多层多脉、层脉共
变质岩作为地质学的基础分支学科,其在中国的发展是自然科学西学东渐的大背景下起步的.变质岩石学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大致三个阶段.1949年以前的早期发展阶段;1949-1978年以矿产资源普查为导向的变质岩研究;1978年至今的全面发展阶段.1949年以前,极少有人专门从事变质岩的系统研究.虽然在一些路线调查或矿产调查过程中划分出一些变质岩系地质单元,或识别出变质作用叠加现象,但是谈不上是对变质作用过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