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下游河段智慧水务体系建设构想

来源 :2018第五届中国(国际)水生态安全战略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yuan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解决黄河下游水务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决策智能化水平不高、业务协同机制建设滞后等问题,在智慧地球发展理念和大数据、云计算等高新技术的基础上,围绕黄河下游河段智慧水务体系建设构想,明确智慧水务的基本内涵与特征,研究构建智慧水务总体架构.本文介绍了黄河下游河段智慧水务立体感知层、信息处理层、支撑保障层、智能应用层4个层次的体系构建,并讨论可能涉及的关键技术.
其他文献
深隧蓄排水系统是国外解决城市雨洪和初雨与溢流污染的重要手段,对于中国贯彻实施“海绵城市”国家战略具有重大借鉴意义.然而,暴雨过程中深隧蓄排水系统的结构设施破坏、隧道破裂和城市间歇泉等典型事故在国外时有发生,给当地经济带来了巨大损失.本文通过分析总结深隧快速充水过程中的典型事故,揭示其发生机理,指明深隧快速充水过程中的水动力学问题是根本原因.
为了解海河平原区浅层地下水水质状况,对海河平原区地下水样品进行了采集与分析.硝酸盐监测结果表明,446个样品中,仅38个样品水质劣于《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Ⅲ类标准,超标率9%,硝酸盐总体水质良好.海河平原区无论自西向东,还是自北向南,硝酸盐平均浓度和超标率均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但变化不大.运用ArcGIS9.3绘制了硝酸盐浓度等值线分布图,表明硝酸盐地区分布差异不明显.
河流廊道生态工程中采用生态岸坡防护工程技术,将传统水工措施与新型生态材料相结合,在满足防洪及岸坡安全性要求的前提下,构建具有良好生态功能的生态岸坡,既满足人们对自然生态景观的精神需求,又可进一步恢复水生态系统的健康.在丽江青龙河束河段生态廊道岸坡防护工程的设计中,遵循安全保障,生态优先,系统考量,因地制宜的设计原则,合理选用自然生态护岸型式与新型生态材料,使岸坡防护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影响最小化,创
本研究深入分析河口地区浅层地下水位时空演变规律及原因.结果表明:地下水位在时间尺度上的变化趋势相似,水位受黄河来水、净蒸发、人为活动、海水入侵等多重自然因素共同影响;同时间段内监测井地下水位均低于刁口河水位,基本呈现“离河越近,水位越高,离河越远,水位越低”的趋势;生态调水期刁口河来水在一定的延迟时间(0~5d)内对2km范围以内的地下水水位起到了明显的抬升作用,并且水位抬升具有先后性.
为进一步提高和改进现有的河道生态治理技术,有效指导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工作,本文根据水质污染程度,提出生态治理模式成果;根据城市河道的水文和污染特性,阐述了黄河河口地区轻度污染河道生态治理模式;根据不同的适用环境,提出了五类治理模式:浮水植物、沉水植物、生态浮岛、挺水植物带、截留+水生植物,可根据具体水体污染环境进行选择;通过生态治理模式治理的轻度污染河道,既能丰富河道景观多样性,又能避免大型机械施工
为研究和评价黄河来水来沙对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地下水水质的影响,利用原型观测手段,在研究区布设相应的观测站点,进行实地观测及取样化验,分析地下水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并通过对观测数据的归纳、计算及分析验证,研究刁口河生态调水对湿地地下水水质影响,进而科学的评价生态调水对刁口河湿地的影响.
河道是城市景观建设的重要要素和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人水和谐的河道生态系统,打造水生态良好、水景现优美、水文化丰富的亲水型宜居城市已成为许多城市的发展目标.在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下,黄河河口地区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鉴于黄河河口地区河道整治系统性不够强,城市河道水质整体不容乐观,多数河道水质还处于劣Ⅴ类.为进一步提高和改进现有的河道生态治理技术,有效指导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工作,本文根据水质污染程
黄河流域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具有复杂的内部结构,同时也有其独有的功能特性.黄河从传统意义上来说,是哺育了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然而以往过度的开发利用以及治理机制与模式存在着的问题,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水污染等问题.针对黄河流域现状,结合国内外流域治理的经验,总结出黄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的措施以及创新构想.
通过多年黄河河口段黄河水监测数据,分析近年来黄河河口段水环境污染状况,查找出黄河水环境污染要因,提出黄河河口段水资源保护及水污染控制对策建议.
以黄河三角洲湿地为研究区域,分析了湿地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综合评价了黄河三角洲湿地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和潜在生态风险程度.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湿地表层沉积物中Cu、Pb、Cd、As的均值分别为47.1mg/kg、21.3mg/kg、1.44mg/kg、12.0mg/kg,除Pb外,湿地表层沉积物中Cu、Cd、As的含量均高于山东省土壤底质背景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