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优质肉鸭一体化生产模式构建与产业化应用

来源 :福建省科协第十四届学术年会分会场——福建省畜牧兽医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lingb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畜牧产业一体化作为现代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程度直接影响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建立优质肉鸭一体化生产模式,为持续推进福建省优质肉鸭持续健康发展,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填补我省优质肉鸭产业一体化开发的空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阐述了福建省优质肉鸭一体化生产模式构建与产业化应用的研究进展,并对优质肉鸭一体化生产的存在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了简要分析,指出种苗产业企业是创新主体,科研是技术创新实体,科研与企业相得益彰。科研只有通过与企业紧密结合,才能发挥价值,企业也只有与科研对接,才能攻克技术难题,才能永葆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其他文献
对14个应用较多的水保品种进行水土保持效果研究,结果发现,宽叶雀稗、百喜草、杂交狼尾草、香根草和截叶胡枝子等几个草被植物能有效保持水土,第二年的覆盖度能增加到75%以上;提高地上部生物产量,杂交狼尾草根系的鲜、干重分别是空旷地的7.7倍和9倍,地上部鲜、干重分别是空旷地的15倍和9.6倍,有效减小土壤容重,比空旷地小0.2g·cm-3以上,增加土壤总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从而提高了土壤的蓄水保水能
在长汀地区进行15个草种适宜性筛选研究,通过对出苗率、成活率、覆盖度、枯落物浸水容量、根系重等水土保持特性指标的测定,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法对试验品种进行综合评价,分别从禾本科、豆科两大类筛选出在长汀地区生长良好的草种,对当地适宜水土保持草种的种植与推广提供理论基础.
在天然降雨条件下,采用田间径流小区实地监测的方法,通过5周年10茬水稻的试验,研究了6种不同水肥管理措施(不施肥+常规灌溉、常规施肥+常规灌溉、优化施肥+常规灌溉、增量施氮+常规灌溉、增量施磷+常规灌溉、优化施肥+节水灌溉)对稻田地表径流不同形态氮、磷浓度及流失量的影响,并引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几种不同水肥管理措施中,均以不施肥+常规灌溉处
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相结合求取权重,以2004-2013年龙岩市相关统计数据为依据,构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相应模型,评估龙岩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状况.结果表明,评价年份中龙岩市城市化综合指数和生态环境综合指数在波动中上升.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处高水平区间,协调度稳步提高.龙岩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已进入协调发展状态,但仍需进一步的加强.
以福建省龙岩市为研究对象,参考国内外有关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方面的研究成果,以2004-2013年的调查资料和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熵值法和层次分析法求各指标综合权重,对城市进行生态安全模糊物元评价,结果表明龙岩市城市生态系统欧氏贴近度呈现上升趋势,由不安全状态转变为较安全状态,但仍存在恶化的可能.这也反映了龙岩市经济、环境、社会子系统三者间未能做到协调发展.说明龙岩市人与环境的矛盾依然存在,城市生态安
近年来,鄱阳湖水质明显下降,水质日益恶化,农业面源污染是水体污染物质的主要来源.研究灌区农业面源污染产生、迁移规律,采取有效措施防控面源污染对鄱阳湖流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改善鄱阳湖水质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赣抚平原灌区内的芳溪湖典型小流域为研究区域,基于改进的SWAT模型,针对典型水文年年内不同降雨条件,模拟灌区氮磷面源负荷随时间迁移规律,同时对灌区农业面源污染负荷流失量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
种草是水土保持植物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南方水土流失区生态恢复与重建中具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前人的研究,阐述了草发生水土保持作用的主要部位,介绍了现阶段草地、草被、草篱的水土保持应用情况与成效,提出南方红壤区草的水土保持应用研究的若干思考:(1)广泛收集水土保持草本植物资源;(2)加强水土保持草种选育与评价体系构建;(3)开展严重侵蚀劣地草被建植关键技术攻关研究;(4)加快侵蚀果茶园水土流失治理与
森林对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物种多样性,以及净化环境起着重要作用.然而近年我国第一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研究表明,我国林地土壤污染超标率就高达10%,其中主要污染物为重金属砷、镉等.但目前来说针对森林生态系统污染的研究相对较少,特别是针对森林生态系统重金属的来源及其特征的综述性报道更少.因此,该文总结了森林生态系统重金属的主要来源:主要包括大气沉降、工业活动和交通运输、施肥和污泥林用、矿山开采等;并进
林业除草是营林生产过程的重要环节,美国孟山都公司研发的林用除草剂草甘膦以其杀草广谱,内吸传导性强的优势而在林业生产中被广泛采用.然而随着草甘膦的过量使用,残留在林地土壤中的草甘膦势必增加,不仅作用于靶生物以防除杂草,而且对非靶生物也产生影响,导致林地生态系统结构改变,功能破坏.近年来,虽然国内外学者针对草甘膦在农业应用的环境行为和生态风险进行了大量研究,但针对草甘膦在林业上的研究鲜见报道.因此,本
蚯蚓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生物量最大的无脊椎土壤动物,是土壤中的重要生物,蚯蚓既能够反应土壤的污染状况,又能鉴定指示各种有害物质的毒性,因此被视为土壤区系的代表类群而被应用于指示、监测土壤污染和质量评价.随着生态环境污染和土壤质量的下降,蚯蚓生态毒理学研究得到国内外众多学者的重视,利用蚯蚓作为土壤污染指示生物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蚯蚓在外源污染物胁迫下,其种群以及个体生理生化水平上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