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聚酮天然产物是新药发现的重要源泉.我们课题组长期从事微生物来源的具有特殊结构单元或骨架、抗肿瘤活性显著的复杂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研究,其中的代表性聚酮类化合物包括FR
【机 构】
: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生命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32
【出 处】
:
第二届中国放线菌生物学与产业化研讨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酮天然产物是新药发现的重要源泉.我们课题组长期从事微生物来源的具有特殊结构单元或骨架、抗肿瘤活性显著的复杂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研究,其中的代表性聚酮类化合物包括FR901464、越野他汀(Kosinostatin,KST)和三欣卡辛(Trioxacarcin,TXN).以FR901464的生物合成研究为契机,我们系统解析了聚酮化合物生物合成中以甘油为起始单元,经过独特的α-β脱水、异构成丙酮酸硫酯,进而经α-酮基还原成手性羟基的酶学机制;证实在聚酮链延伸过程中TE功能域催化了顺式双键的生成,从而揭示了聚酮天然产物中顺式双键形成的一种全新机制.在KST的生物合成研究中发现了NRPS的A功能域特定地识别烟酸,经过系列修饰后形成特殊的氨基取代的氮杂五元环硫酯,进而与五碳糖通过特殊的机制生成氮杂双五元并环硫酯中间体.在对TXN的生物合成研究中揭示了特殊的Ⅱ型PKS起始单元和复杂的后修饰途径.
其他文献
The Asian keelback snakes (genus Amphiesma) are a widely distributed group of Old World natricines,inhabiting a variety of niches and exhibiting significant mor
本研究采用常规鉴定和16S rRNA PCR方法从94份患肺炎及化脓性疾病的圈养林麝肺部病料中分离鉴定出30株肺源大肠杆菌、5株肠道沙门氏菌、8株奇异变形杆菌、1株霍氏肠杆菌
The giant panda (Ailuropoda melanoleuca) is one of the worlds most endangered mammals.Human disturbance have a dramatic influence on giant panda survive.
鼢鼠类啮齿动物营地下生活,分布于草原、森林和灌丛,当其种群密度超过环境容量会造成危害。鼢鼠地下栖息习性造成鼢鼠难以捕捉,目前对于鼢鼠的研究多限于间接手段研究,直接研
微卫星标记是目前应用较广泛的分子遗传标记之一,EST微卫星对于基因定位和某些疾病的研究更具有特殊意义.我们利用本实验室自主开发的微卫星搜索软件MSDBv2.4对大熊猫(Ai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我国特有珍稀濒危动物,目前野生大熊猫仅有2500-3000只。大熊猫全基因组已测序完毕,预测了2万多个基因。然而大熊猫至今没有转录组数据,N
发酵工程所面临的各种工业生物技术产品生产,从优化到工业规模放大实际上都是复杂的与生命科学有关的工程问题.特别是放线菌类微生物系统,其产品大多是多酶系统的次级代谢产
Background:Rhesus macaques living in western Sichuan,China,have been separated into several isolated populations due to habitat fragmentation.Previous studies b
多数放线菌具有两个突出特征,一是基因组庞大,含有编码催化同一反应过程的多个"同工基因",在不同营养条件和生境下不同程度地发挥催化作用;二是在营养生长的对数末期产生抗生
藏酋猴(Macaca thibetana)属猴科Cercopithecidae、猕猴属Macaca,是中国特有种,为国家Ⅱ级保护动物。藏酋猴在体型、行为特征等方面较其它猕猴属物种有较大差异,目前它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