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热传导的厘米级微型离心压气机设计与数值分析

来源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08年热机气动热力学与流体机械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lovenort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厘米级微型燃气轮机设计了一台直径为26mm,设计转速为240000rpm,设计流量为30g/s的微型离心压气机,并在壁面绝热条件和壁面等温传热两种条件下,运用CFX 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同样的轴输入功的情况下,壁面等温传热条件下流量比绝热条件减小7.53%, 总对总等熵效率降低约25.4%,总压比减小21.7%。在此基础上,考虑热传导对微型离心压气机进行了改进设计,CFX分析结果表明,改进后的设计满足微型燃机透平的气动要求。
其他文献
基于铅在中国燃煤和MSW 焚烧烟气中的特点,以PbO 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N2 物理吸附、NH3 化学吸附、TPSR、FT-IR 和催化剂活性评价的方法,研究了PbO 对V2O5/TiO2 催化剂NH3 选择性催化还原NO 的影响。PbO 使SCR 催化剂活性降低。对于燃煤锅炉,PbO 对SCR 催化剂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对于MSW 焚烧炉,PbO 是使SCR 催化剂失活的重要铅化合物。Pb 覆盖
在固定床反应系统中对PT 基准碳酸钙以及安徽巢东纳米碳酸钙进行多循环CCR 反应,从微观晶体结构角度研究反应所得产物表面形貌的变化。结果表明,烧结所引起的表面形貌以及孔隙结构的恶化对循环反应中碳酸化转化率有较大的影响。碳酸钙热分解产物随着煅烧次数的增加,烧结更为严重。对比两种不同晶体结构的碳酸钙颗粒表面烧结程度,在同样煅烧条件下,纳米碳酸钙由于团聚程度高,比表面积大,其烧结程度更高。
本文选取63~100μm 的大同煤和典型的外在矿物成分(黄铁矿和方解石),在平面火焰曳带流反应器(AEFGC)上,在20%O2/80%(N2+H2O)、20%O2/80%(CO2+H2O)、30%O2/70%(CO2+H2O)三种气氛下约1700K 时燃烧采样,研究细灰颗粒的生成特性及外在矿物质的破碎特性。结果表明:20%O2/CO2 气氛下,由于颗粒燃烧温度的降低使得难熔氧化物的蒸发量减少。30
CaSO4是一种化学链燃烧的新型氧载体,但是CaSO4使用过程中SO2、H2S的控制是必须考虑的问题。以CaSO4作为氧载体在四种不同燃气组成下通过热力学模拟计算研究了硫化物的生成变化,结果表明:在CaSO4过量时,温度低于750oC时,气态硫化物主要为H2S,固态燃烧产物为CaS和CaCO3;温度高于800oC后,随温度升高SO2大幅度增加,固态燃烧产物中出现CaO,且呈线性递增。压力对SO2
对冲火焰的被广泛地应用于测量层流火焰传播速度,但实验中常常出现两个喷嘴的流量非对称,造成流场的非对称性。通过数值模拟发现,流量不对称性使得火焰锋面不断移向流量较小的一侧,两侧火焰速度均发生变化。随着流量差增大,流量较大侧得到的层流火焰速度也稍有增加,而流量较小侧的与对称条件下的一致。建议尽量使用流量较小侧作为测量区域。在常规实验的流量偏差内,使用局部的拉伸率拟合所得到的数据是可靠的。
采用流化床反应器并以水蒸汽作为气化——流化介质,研究了以Fe2O3为载氧体在800~950℃内的煤化学链燃烧循环反应特性。实验结果表明,载氧体与煤气化产物在温度高于900℃体现了较高的反应活性。随着反应器温度的提高,气体产物中CO2的体积浓度(干基)呈单调递增;CO、CH4的体积浓度(干基)呈单调递减,H2的体积浓度为0。气体产物CO、CH4的体积浓度随反应时间呈单峰特性,CO的峰值远小于CH4的
本文在一维煤粉试验炉内对高铝煤进行了直接悬浮态煅烧氧化铝熟料的试验研究,研究了不同炉温对熟料生成的影响,并对在不同温度下煅烧得到氧化铝熟料进行XRD 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悬浮态下燃烧,燃烧温度高于1100℃以上时,完全可以生成氧化铝熟料,粉煤灰中氧化铝熟料生成量在1200℃是最多。
本文采用二维PIC粒子模拟方法对霍尔推力器内部的物理过程进行模拟,蒙特卡洛方法(MCC)被用于模拟粒子间的碰撞。模型中自洽地考虑了等离子体形成的鞘层,通过减小离子质量以及增加真空介电常数的方法来提高计算速度。通过计算,我们得到了霍尔推力器通道内部等离子体参数的分布。模拟结果和实验结果一致。结果同时表明,在霍尔推力器通道内不同位置,鞘层具有不同的结构。在出口区,存在空间电荷饱和鞘层现象。
对跨声速轴流压气机的动叶进行了前掠和正弯相联合的设计,以综合利用弯和掠的有利作用。同时对弯掠动叶中部截面的叶型进行了二维改型以降低中部分离损失,并且对不同叶高截面的安装角进行调整以消除对出口气流角的影响。最终应用弯掠动叶的压气机效率和失速裕度都得到显著提高。
为了研究转捩对气热耦合计算的影响,在B-L 代数模型与SST ω k 二方程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两类基于间歇因子的转捩模型:代数AGS 模型与一方程间歇因子输运方程。选取NASA-MARKⅡ叶片为算例,分别采用全湍流模型与加入转捩的模型进行气热耦合计算。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对比表明采用全湍流模型不能够预测附面层中的转捩过程,导致在层流区域计算的温度及换热系数高于实际情况,而考虑转捩的模型可以预测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