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节能环保产业发展SWOT分析及对策

来源 :2014年中国人文地理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lsx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节能环保产业是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西部新型城镇化发展,节能环保产业聚集区将自东向西逐步扩散。新疆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及能源资源战略基地,新疆的节能环保产业正处于加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新疆不仅是国家能源资源陆上大通道,还是国家大型油气生产和储备基地、国家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大型煤炭煤电煤化工基地、大型风电基地以及国家绿色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出口基地。近10年以来,新疆节能环保产业得到较快发展,产业规模发展较快,部分领域成效显著,节能环保投资剧增,产业发展基础良好。新疆节能环保产业还存在技术创新能力弱,企业规模偏小,产业集聚弱,产业体系不健全,投资结构有待调整,投融资渠道过于单一,市场有待规范,政策机制急需完善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和面临的挑战,本文最后提出相应的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其他文献
波士坦的“新人口论”是西方一个重要的经济史派别,它对于西欧前近代社会的经济发展提出了堪称合理的规范解释。然而,人们却不能用它来解读中国传统社会的经济变迁,尤其不能解读清朝“康乾盛世”的人地关系。原因是因为中西方传统社会存在着不同的政治经济结构,在这种不同的社会结构中,“市场”的功能不一样,发挥着不同的调剂作用,从而改变了人口的天然密度。
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发展乃至转型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不同水平的基础设施对经济发展或引领或制约。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空间不平衡往往也是导致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重要因素。对于绝大多数县级行政区而言,公路、铁路等陆路交通方式比航空、水运等方式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更大。而交通优势度是反映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空间均衡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研究陆路交通优势度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具有很好的理论和现实意
利用生态足迹的原理和模型,对定西市2006-2013年的耕地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定西人均耕地生态足迹经历了先降后升再降的变化过程,但是总体上呈现增加的趋势,由2006年的1.101hm2增加到2013年的1.146hm2,增长了4.09%.人均耕地生态承载力经历了先降后升再降再升四个阶段,但总体上呈减少的趋势,由2006年的0.177hm2减少到2013年的0.167
基于区域关联的视角,构建了基于生态占用的区域生态补偿框架。运用投入产出方法,在2010年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对2010年中国省域产业间的土地生态占用量进行了测算。研究结果显示:①农林牧渔业大多属于生态资源被占用的产业,农业的发展应该得到补偿;②工业属于占用生态资源的产业,应该付出一定的生态资源补偿费;③建筑业在消费、投资情境下,均属于占用生态资源的产业;出口情境下,省域差异较大;④交通运输及
以西北民族地区具有典型民族、地理特征差异的定西市、甘南州和临夏州作为研究对象,基于能值分析方法,从环境的“资源支撑能力”和环境的“废物消纳能力”两方面构建评价区域环境承载状况的定量分析方法,并用能值分析和环境承载力分析从不同角度计算分析1980-2008年间定西、甘南、临夏三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状况。研究表明:近30年来,定西的发展可持续状态保持稳定;甘南可持续发展状态良好,但呈快速下降趋势;临夏的
土地利用模拟是土地利用研究的重要内容,通过对研究区域的分析实现重建过去和预测未来可以为区域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北京市密云县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Markov和CLUE模型等方法对2020年的土地利用进行了模拟,并对比分析了不同情景下的模拟效果,提供了一个考虑土地规划空间管制的情景.研究发现:①结合Markov模型、CLUE模型和情景分析方法,对密云县20
利用通达性系数和相对通达性、加权平均出行时间、经济潜力指标,结合GIS网络分析和空间分析方法,探讨了1978~2012年武陵山区64个贫困县(市、区)与武陵山区及其外围38个地级市以上城市之间通达性演化的格局和特征,并分析了2000~2012年武陵山区经济发展格局,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定量模拟了通达性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武陵山区通达性优劣程度具有由东向西逐渐下降的“圈层式”布局
被称为“生态癌症”的喀斯特石漠化,对我国8个省463个县造成了严重影响,而重庆喀斯特地区的石漠化亦是其生态环境所面临的巨大问题,石漠化已成为阻碍喀斯特山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因地制宜的开展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研究,对指导喀斯特石漠化生态防治和发展地区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重庆市喀斯特发育面积最大的区域--酉阳县为例,根据地球信息科学、环境学、生态学等相关学科理论,在RS和GIS技术的支撑下,对
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通过建立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度模型和协调度模型,深入分析了江苏省2000-2012年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关系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江苏省经济与环境间耦合度呈上升趋势,协调发展水平逐步提高;空间格局上,耦合度由南向北呈梯度下降,经济环境协调度以苏州为核心呈圈层分布;据此,将全省划分为高和谐发展区、中和谐发展区、低和谐发展区和不和谐发
采取实证研究的方法,尝试在区位几何要素与中小城市基于铁路出行便捷性分析之间建立对应关系,选取相应邻近中心指数、市内交通可达指数、国内出行空间可达指数3个指标,探讨湛江市民基于铁路出行的便捷性。结果显示:(1)湛江站的高邻近中心性特征、湛江西站低邻近中心性特征均比较明显。(2)由于区位优势,湛江站的市内交通可达性高于湛江西站。(3)受基于铁路省内出行零空间的制约,湛江站出行可达空间指数极低。(4)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