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CT多种显示方法对结直肠肿瘤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放射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fqw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比研究16层螺旋CT结肠成像的多种显示方法在结直肠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42例结直肠肿瘤病例作16层螺旋CT 扫描,将原始横断面图像以及在工作站经后处理技术获得的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表面遮盖显示(shaded surface display,SSD)、透明显示(Raysum)、CT仿真结肠镜(CT virtual colonoscopy,CTVC)、管壁显示(Wall View)和全景平铺显示(virtual dissection,VD)图像,按病变长度、累及肠壁周径和分型3方面进行分析比较.病变均经结肠镜和/或手术病理结果证实.结果:对病变长度的显示,Wall View、SSD和Raysum的符合率(分别为97.6%、95.2%、95.2%)都高于CTVC(78.6%)和横断面(73.8%);对病变累及肠壁周径的显示,VD的符合率(100%)高于CTVC、SSD、Raysum和横断面(分别为85.7%、80.9%、80.9%、78.6%);对病变分型的显示,CTVC的符合率(90.5%)高于SSD、Raysum和VD(分别为71.4%、71.4%、61.9%);Wall View的符合率(88.1%)高于VD(61.9%).结论:CT结肠成像的7种不同显示方法对结直肠肿瘤的诊断各有优劣,合理的选择成像方法并联合运用能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其他文献
在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的过程中,CT动态增强扫描是重要的检查手段.SPN的CT动态增强测量层面的标准化是一个有待注意和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研究从临床实际出发提出一定的方法,以确保SPN的CT动态增强扫描各延时像测量层面的一致性,尽量减少或消除呼吸时相的影响,增加SPN动态增强信息的可比性及可靠性,并探讨其对提高SPN诊断准确率
随着图像融合技术的进步,出现了能够同机图像融合的复合探测设备--PET-CT;近年来,各大厂家又竞相推出其商品化的PET/CT系统.PET/CT的产生及其商品化促进了PET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如今PET-CT在中枢神经系统,如帕金森病及老年性痴呆的早期诊断;心脏成像,如心肌活性的判断;肿瘤成像,如在头颈部癌、肺癌、乳腺癌、淋巴瘤、结直肠癌等的诊断、分期、监测治疗预后等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就P
胡桃夹现象(Nutcracker phenomenon,NCP)是指左肾静脉汇入下腔静脉行程中走行于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之间的夹角内受到挤压而引起相应临床症状的现象,又称为胡桃夹综合征(NCS)或肾静脉受压综合征.较常见的临床症状有血尿、蛋白尿、左腰痛.1972年DeSchepper首先报道了NCP引起的肾出血,1990年Shintaku等报道胡桃夹伴发直立性蛋白尿,以后NCP作为血尿病人少见的
目的:考试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考试改革较教学方法改革的难度更大.传统的考试方法基本上是笔试,基本上考理论知识,实践知识难以考察.这种考试易使学生读死书,死记硬背,出现高分低能.同时,易使学生考试舞弊,败坏考试的风气.对此,在建立简易医学影像诊断学试题库的基础上,开发研制了一套新的试题库软件.探索我国医学影像诊断学考试模式改革,提高学生的考试兴趣,将理论考试与实践考试有机统一,提高学生的实
对于肺腺癌研究正处于历史性变化之中.最近十多年来,在各个层面上,包括病理学,临床研究、放射学,分子生物学和治疗学等,有了许多新进展.随着肺癌CT筛查的到来,对周围性肺腺癌的CT征象与病理学产生了巨大的兴趣,从肿瘤的CT影像与病理的结合上已积累了很多知识.分子靶向治疗,特别是上皮生长因子的发展,已在肿瘤的CT表现、病理学与分子生物学和临床发现的结合方面产生很大的影响.本文主要回顾WHO肺腺癌组织学分
弹性是人体组织的重要物理特性.正常组织与病理组织相比,两者的弹性存在较大差异.能够无创性地显示组织的弹性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磁共振弹性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Elastography,MRE)作为一种新的能直观显示和量化组织弹性的非侵入性成像方法显示出了良好的研究和应用前景.尤其是在脑组织检查方面,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反映组织生物力学特性的检查手段.本文就MRE的基本原理以及研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脾脏移植手术历史的发展和手术方法的改革的分析研究我国脾脏移植手术的现状,同时提出了脾脏移植术中的注意点
本文介绍了关于“痔”的两种新学说:“静脉曲线学说”和“肛垫学说”.并根据这两种新的学说观念提出了对“痔”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
近20年来有关脾保留性手术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取得了一系列进展.本文就脾脏免疫功能,与门静脉的关系,脾血管解剖学等基础研究和脾组织片移植,脾保留性手术的适应症等临床研究进行讨论.
本文就外科治疗中的营养支持技术进行讨论.重点讨论外科治疗中营养支持的目的、能量的供给,肠内营养的应用以及近年来我国营养支持研究工作的进展和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