氩氧氛围下天然气发动机可用能分析研究

来源 :中国内燃机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ian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台改装的直列双缸柴油机上,将进气由空气改为比热比更高的氩气和氧气的混合气,研究了氩氧及空气氛围下天然气发动机的热平衡和(火用)平衡.结果表明:相比于空气氛围,氩氧氛围下发动机的热效率和(火用)效率都有显著的提高,且随着氩气比例的升高,这种优势更加明显.试验工况下,氩气氛围下热效率和(火用)效率最高分别达到了47.8%和41.6%,相对空气氛围提升了40%(相对值).氩氧和空气氛围下发动机热损失和(火用)损失的分布也明显不同,氩氧氛围热损失和(火用)损失比例最高的都存在于传热这部分,数值分别是33.6%和30.5%,而空气氛围下主要在排气这部分,数值分别为33.1%和16.4%.
其他文献
本文针对某船用柴油机机体在横油道处出现断裂的问题,建立了包括柴油机机体、主轴承盖、模拟气缸盖、主轴承螺栓、主轴瓦、缸盖螺栓在内的有限元模型,分别进行了应力及高周疲劳计算,分析了其发生断裂的原因.并对优化后的新结构进行了相应分析,验证了其在横油道处结构的优化能够满足强度使用要求.
利用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回收利用发动机尾气余热是提高发动机热效率的有效方法.本文利用GT-SUITE分别搭建了发动机、简单型有机朗肯循环ORC系统模型,基于Simulink环境搭建发动机余热回收联合系统模型.模拟分析工质泵对发动机余热回收联合系统运行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发动机变工况下,随着发动机转速提高,排气背压增量逐渐增加.泵转速为1600r/min时,联合系统在发动机转速为1600r/min的热
本文建立了高温高压条件下多组分蒸发模型,准确描述实用燃油在发动机中的蒸发过程.在该模型中,气相中的传导热量、多组分焓耗散以及高温环境气体辐射热量分别采用傅里叶定律、多组分扩散子模型以及简化的辐射热量解析模型.同时,考虑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的平衡问题,该模型在低压条件下采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高压条件下采用实际气体状态方程求解液滴表面的气相平衡.该多组分蒸发模型的预测值与多组实验数据进行对比,结果显示该
随着汽车零部件制造业技术的日益革新,内燃机胀断连杆的裂解新工艺技术可以缩短加工流程,便于产品质量过程控制、降低能源消耗,因此胀断工艺在国内已经得到了大范围的推广应用.而相对于钢材锻造的胀断连杆,采用粉末锻造工艺技术制造的新型胀断连杆在国内应用相对较少.粉末锻造工艺是将粉末冶金工艺与精密锻造工艺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崭新的金属成形工艺,它以金属粉末为主要原料,经过粉末混装、预压成形、加热烧结后锻造成形.
分析柴油机电子控制软件的特点,针对控制软件测试工作对硬件依赖性大、实时性强、工作周期长等问题,研究软件自动测试方法,通过部署自动测试平台,进行控制软件自动测试序列的设计,使软件测试执行过程自动化,大大减少软件测试人员投入,有效降低因人员操作不同对测试结果造成的差异,提高软件测试的效率,缩短软件开发周期.
针对IMO对硫化物的控制要求,建立了一套基于钠碱法的低速柴油机废气脱硫装置,并在船用低速柴油机MAN5S50ME-B上进行试验,研究分析了钠碱法脱硫系统的工作状况及试验参数.试验通过低速机的25%、39%、45%、63%四个负荷点稳定运行,对比分析了洗涤塔前后废气压力和温度,以及碱液的供给变化和在四个负荷下废气工艺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钠碱法脱硫系统的脱硫效率能达到95%.钠碱脱硫法是值得推广的船舶
均质混合气引燃(HCII)燃烧采用进气道喷射易挥发燃料(汽油)形成均质混合气,缸内在上止点附近直喷高着火性燃料(柴油)来引发着火.本文采用试验和模拟的方法,在重型多缸机上开展了HCII燃烧和排放特性的研究.在文中的试验条件下,70%~80%的汽油比例能够获得最优的燃烧和排放特性.相对于传统柴油燃烧,HCII燃烧的散热损失降低明显,使得热效率得到提高.HCII燃烧能够实现超低NOx和Soot排放,但
通过研究电子节温器的控制策略,在LJ479Q发动机基础上,利用PWM方式对电子节温器进行占空比控制,以提高发动机热效率,并在台架上完成性能开发.
近些年,伴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内燃机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现代柴油机而言,燃烧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燃油喷射雾化质量所决定的。为了研究液力研磨对喷油嘴喷孔内部燃油流动特性的影响,本文基于Bosch长管法的基本原理,搭建了喷油规律测试平台.基于该测试平台,测量了采用不同液力研磨时间的三支喷油嘴在不同喷射条件下的喷油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喷油嘴内外压差平方根的增
基于上海光源同步辐射高能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建立了不同研磨时间下加工所得的两个单孔顶置喷嘴和一个单孔侧置喷嘴的内部结构三维模型,并测量了喷孔内部结构参数.通过喷孔内流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了喷孔结构参数对喷孔内流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侧置喷孔内的空穴现象较顶置喷孔减弱,在喷孔下圆角处空穴的生成易被抑制,但上圆角处多发生较严重的空穴现象;喷孔入口处上圆角方向速度突变较大,并延伸至出口,造成圆周出口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