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EGR提高高压缩比点燃式甲醇发动机性能的研究

来源 :中国内燃机学会燃烧节能净化分会2012年度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zzz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台柴油机基础上改造的高压缩比(18.0)、进气道喷射和点燃式的甲醇发动机上,针对两种利用EGR的负荷控制策略进行了实验研究,一种控制策略为节气门全开仅利用EGR来控制发动机负荷;另一种方式为节气门与EGR相配合实现负荷控制。主要获得以下结论:在全负荷工况点火正时为18、15和12时甲醇发动机能够稳运转。EGR+节气门全开控制策略时,能控制的负荷范围达到了153N.m到57N.m。每个点火正时对应特定的EGR率范围,即能对特定负荷范围进行控制。采用EGR+节气门控制策略时,为获得较好的燃油节约点火正时和EGR率需要相会合作。采用EGR控制发动机负荷的方式在发动机负荷较高时能获得较好的性能和排放效果;在中低负荷时,须采用EGR+节气门控制策略,以避免缸内的废气量过大,燃烧变差,燃油消耗率、HC和CO排放显著增加。
其他文献
在某型机垂尾设计中,垂直安定面和方向 舵分别采用整体共固化技术。复合材料共固化技术的 应用,最大限度的减轻结构重量,减少零件数量。本文 全面阐述垂直安定面、方向舵共固化成型方案制定、设 计选材、设计许用值、铺层设计、强度分析、试验等方面 内容。
有限元的精细化设计是当前有限元发展的 一个方向。这篇文章通过某一特定结构的粗模型和精 细化模型的比较,发掘精细化模型在飞机机身结构分析 中的运用。展现了精细化模型的计算精度及在机身结 构强度计算时的优势。
研究了复合材料结构冲击损伤的特点、表 征方法及评定冲击损伤的试验方法,尤其是从原材料的 角度,通过试验的手段研究了基体、纤维、基体与纤维的 匹配性、碳纤维延伸率、树脂的含量等对复合材料结构 冲击后压缩性能值的影响,给出了改进措施并通过了试 验验证,为复合材料的制造以及结构强度设计提供了参 考。
基于结构失效概率提出了一种用于民用 飞机复合材料结构损伤容限的概率分析方法。方法考 虑了民用飞机复合材料结构受意外损伤的发生概率、维 护检查中损伤检出概率、载荷的发生概率等不确定性因 素。在满足结构失效概率不大于许用失效概率前提下, 利用此方法通过优化可以计算得到复合材料结构对应 检查方法的检查周期。利用提出的方法可预测复合材 料结构在给定冲击能量下的凹坑深度和损伤面积等表 征损伤程度的物理量和冲
建立了压电材料和弹性材料的界面断裂的 有限元分析模型,运用ANSYS 分析软件数值模拟界面 裂纹的扩展过程,得出了不同情况下界面裂纹附近的应 力分布和变形。
复合材料烟道的电绝缘性可能导致静电放 电(EDS) 现象,产生的火花会威胁施工人员安全或成为 易燃树脂基体点火源。添加石墨填料能够降低材料电 阻率,文中讨论了石墨含量、偶联剂用量及处理方式对 电性能影响,分析了材料电阻- 温度特性、多次升温重 复性和长时间作用稳定性,认为经10Wt% 左右石墨填 充体系能很好地满足静电防护要求。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航空复合材料在飞机、 发动机的材料应用现状、技术水平进行了介绍,重点在 基础材料研究、复合材料部件研发生产模式和专业化生 产布局等方面,对国内外航空复合材料产业现状进行分 析,针对我国航空复合材料发展面临问题,提出产业发 展的建议。
复合材料是除铝之外最重要的航空和航 天材料。由于它们具有轻质的优点,在过去40 年其在 民用飞机结构重量中所占的份额超过15%,在直升飞机 和战斗机结构重量中所占的份额超过50%。除了它们 的高刚度和强度之外,复合材料在其它性能方面的巨大 潜力是其成功的另一个理由。比如限定其各向异性的 特性、集成传感器或致动器于其中的能力、高结构阻尼 和优良的疲劳性能是其典型的优点。 然而, 还是存在着妨碍复合材
在汽油/柴油双燃料高预混燃烧(HPCC)模式下研究了柴油两次喷射策略的第二次喷油时刻和比例对燃烧和排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柴油单次喷射的双峰放热特性,两次喷射策略燃烧则呈现较为明显的三阶段放热,因此随着第二喷射时刻的推迟和喷射比例的提高主燃阶段放热速率缓和,燃烧持续期变长,能够有效地推迟燃烧相位,降低最大压升率。排放方面,随着第二次喷射时刻的推迟和第二次喷油比例的升高,Nox排放逐渐降低,
本文主要研究了稳态条件下DPNR(CatalyzedDieselParticulateFilter)催化剂对碳烟的连续氧化效果,以及瞬态条件下催化剂对NOx去除效果,结果表明:稳态条件下,DPNR转化器对碳烟的捕集效率较高,在80%以上,且随着碳烟负载量增加而升高;碳烟的氧化速率随温度先增大后减小,且386℃(200N·m)时DPNR催化剂对碳烟的连续氧化效果最好;另外,CO转化效率随温度的升高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