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idas/GTS的岩锚吊车梁施工运行期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来源 :第十二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vbqjxtid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岩锚吊车梁是一种既经济又安全的新型支撑结构,其设计计算没有完善的理论依据,也没有正式规范可循,多采用挪威的经验公式。采用Midas/GTS软件建立了地下厂房岩锚吊车梁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模型,在岩锚吊车梁局部计算模型内施加岩体初始应力场以及在局部模型边界施加厂房开挖过程中产生的各级增量位移,以此来反映洞室群施工开挖过程对岩锚吊车梁支撑处受力和稳定性的影响,并通过降低岩锚梁混凝土与围岩交界面材料的粘结参数来模拟梁身混凝土与岩壁的脱开。结合工程实例,研究了岩台应力和锚杆应力的分布规律,为岩锚吊车梁的数值计算分析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地下空间开发引发了大量的补偿基础问题,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岩土技术难题。对结构荷载已完全被开挖土重所替代的等补偿和超补偿基础而言,理论上基础将不会出现工后沉降,但大量实测数据表明,等补偿甚至超补偿基础往往在竣工后均出现沉降变形,南京地铁隧道基础便是典型实例。为此,探讨了深基础与浅基础间的异同点,并推导出考虑埋深的坑底土体应力计算方法;然后围绕基础的整个施工过程,详细分析了开挖卸荷和施工找平对基底变形的
运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建立了某一黄土边坡三维模型,首先对其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规律进行了总结,然后探讨了地震动参数对黄土边坡动力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黄土边坡对地震波存在垂直放大和临空面放大作用;当输入地震波振幅或频率增加时,坡面监测点加速度放大系数随坡高增加呈“增加→衰减→增加”的三段形态;速度放大系数随坡高的增大而增大,并在坡顶达到最大值;位移放大系数随振幅和频率的增加而增加;地震持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技术对3个场地16个土样的微观结构进行观测,并使用图像处理软件对微观图像进行处理、对土样孔隙的几何特征参数和分维数进行了提取,土样孔隙分布分维数为1.816~1.936.利用分形几何学原理建立非饱和土的孔隙分布函数,对天然湿度下黄土中水分分布进行分析,运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对孔隙的分维数、非饱和孔隙孔隙率和湿陷性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孔隙分维数越大,孔隙结构越复杂;天然湿度
为了解决盾构机土仓压力控制模型参数辨识问题,提出了基于优化算法的控制模型参数在线估计方法。以实验室模型试验观测的土仓压力与控制模型计算的压力值残差平方和最小值作为参数估计问题的目标函数,螺旋输送机转速作为控制系统的输入,土仓压力作为系统的输出。实验时设定推进速度为常数,通过改变螺旋输送机转速调节土仓压力。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参数估计方法具有良好的预测精度和较快的收敛速度。
以广州地铁西村站近接9组桩基施工为例,运用三维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近接桩基沉降现场监测方法,建立了西村站近接桩基沉降控制标准、监控量测管理等级和监控量测频率。对西村站9组近接桩基沉降现场监测值及计算值分析的结果表明:9组近接分区桩基沉降现场实测值与采取加固措施后的近接分区桩基沉降计算值基本一致,仅桩基XJ27和XJ31略有不同,现场实测值略大一些,桩基XJ27由C区变为B区,桩基XJ31由D区变为
沥青混凝土防渗心墙具有良好的防渗性能和适应变形能力,以及耐久性和裂缝自愈能力好等优点,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水工防渗结构。龙头石沥青混凝土心墙坝是大渡河干流第15级电站大坝,8度设防烈度。本文基于ABAQUS有限元软件,对其进行了应力及变形分析,形象而直观地表现出坝体在荷载作用下的特征。采用Ducan-Chang E-μ模型作为坝体及心墙材料的本构模型,对大坝填筑和水库蓄水过程进行模拟,得到竣工期及
砂土渗透系数的定量测试关系到降水入渗和地下水补给等问题,尤其在干旱地区,砂土的渗透系数测量具有重大意义。目前已有许多测定砂土渗透系数的方法,主要包括实验室分析法和野外测定法。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竖管法和微水试验相结合的探测砂土渗透系数的方法。设计了现场快速探测高渗透系数介质各向渗透系数的方案。根据所需测量的渗透系数的方向,选择不同形状的竖管置入砂土层中,该竖管所处的深度即为所需测
由于我国独特而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和社会发展需求,岩石高边坡问题在20世纪中后期成为一个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重大工程地质问题。随着岩土工程建设的进一步发展,高边坡工程的复杂性和重要性更加凸显,尤其是其稳定性对整个工程的投资、安全、工程进度等各个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某城市地下隧道工程为实例,详细研究了高边坡的岩体条件和环境条件,分析该高边坡工程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包括坡体内存在倾向性临空面的贯通构造
在现浇混凝土薄壁管桩(简称PCC桩)单桩载荷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对PCC单桩的承载特性做了初步探讨。重点分析了PCC单桩的沉降曲线的特点,将其沉降曲线分为弹性沉降阶段和弹塑性沉降阶段。指出桩体受荷后首先进入弹性沉降阶段,此时荷载与桩体沉降呈线性关系;随着沉降的逐渐增大,桩侧摩阻力也逐渐增大,当桩体沉降达到弹性极限沉降量时,柱侧阻力达到了最大值,此后桩体进入弹塑性沉降阶段。提出可以用双曲线拟合PCC单
提出了一种基于热源法判断水工建筑灌浆效果的方法。首先,提出了现场基于热源法判断水工建筑灌浆效果的方案,通过对比灌浆前后水工建筑温度场,确定是否存在渗漏通道,进而判断灌浆效果;其次,推导了以灌浆孔为中心呈圆弧形分布的点热源和线热源模型,在灌浆效果良好的情况下,推导出灌浆孔均匀发热的线热源模型,在灌浆效果不佳的情况下,推导了以灌浆盲点为中心的低温点热源模型;最后,分别对灌浆良好的情况和灌浆不良情况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