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扩张性骨肉瘤的诊治

来源 :第九届全国骨肿瘤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len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血管扩张性骨肉瘤(Telangiectatic osteosarcoma TOS)属于高度恶性原发骨肿瘤,临床上易和动脉瘤样骨囊肿(Aneurismal bone cyst ABC)混淆,导致诊治失误。本文介绍了一例血管扩张性骨肉瘤病例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分析了其病理,探讨了诊断方法,提出了治疗方案,浅谈了治疗体会。
其他文献
保肢术已成为治疗骨与软组织肿瘤治疗的主要的治疗手段。术前明确肿瘤的性质及侵润范围以及术前新辅助化疗效果的评价对手术有重大意义,因此肿瘤的侵润范围已成为骨科医师关注的问题。随着磁共振成像(MR I)技术的广泛应用,应用各种MR I的弥散功能成像(diffusion weightedimaging DWI)成像技术来判断肿瘤的侵袭范围及新辅助化疗的效果,并据此确定保肢术中合理截骨平面及软组织边界。为此
大头径全髋关节假体通常是指股骨球头直径>32mm的人工全髋关节,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Charnley就采用直径为41.5mm的金属球头,60-70年代,大头径髋关节曾较多使用。本文对16例患者18个髋关节行大头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并进行了1-8月的随访,阐述了其临床效果。
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Telangiectatic osteosarcoma),又称出血性骨肉瘤,是一种罕见的骨肉瘤亚型,发病部位多位于骨干。由于病程短,进展快,早期正确诊断有一定难度,往往因误诊而延误治疗。本文对2例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患者的诊断与治疗进行了分析,以期总结经验,增强对该疾病的认识,提高诊断与治疗水平。
原发性骶骨肿瘤相对罕见,一项统计中此类病人仅占同期入院病人的1/4万.其临床症状隐匿而复杂,骶骨肿瘤在病程中通常不能获得早期诊断.在确诊的时候,这类肿瘤往往已经体积很大;骶骨周围毗邻盆腔神经结构、大血管以及膀胱、直肠、输尿管等内脏脏器,这都使得手术切除范围大大受限;骶骨上部是腰椎一骨盆的连接部位,切除势必造成解剖连续性中断,需要进行腰椎一骨盆功能重建.上述诸多因素使骶骨肿瘤的外科手术面临着巨大的挑
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是先天免疫中一类十分重要的淋巴细胞,其通过细胞毒活性和产生淋巴因子,在机体抗感染、抗肿瘤、调节免疫等方面发挥重要的免疫功能.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ller cell immunoglobulin-likereceptor,KIR)是NK细胞的一类重要功能受体,通过传递抑制或激活信号,调节NK细胞活性并产生相应功能.与人白细胞相关抗
骨肉瘤是一种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的恶性骨肿瘤,20世纪70年代以前,单纯截肢术几乎是肢体恶性肿瘤的唯一治疗手段。随着化疗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以及医学影像学技术的高度发展,骨肉瘤患者的生存率明显提高,也为骨肉瘤患者的保肢手术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使得保肢术逐渐成为骨肉瘤外科治疗的主流。本文对本院接受瘤段切除、肿瘤假体置换治疗的膝关节周围骨肉瘤患者进行了回顾和总结。
现代肿瘤学认为骨肉瘤是全身性疾病迄今依然是死亡率居高不下的恶性肿瘤。约有80%以上的患者在确诊后五年内死亡。本文介绍了40例骨肉瘤病例的确诊情况,分析了治疗方法,阐述了手术及化疗一般情况,探讨了5年的生存率,浅谈了局部发生及远处转移的情况。
骨巨细胞瘤是一种好发于长骨骺端的良性骨肿瘤,但具有局灶侵袭性,少数甚至会出现肺转移或恶变.多见于20~40岁中青年,是发病率较高的、临床较常见的一种骨肿瘤.骨巨细胞瘤的手术治疗包括囊内刮除和瘤段大块切除.虽然瘤段大块切除能较彻底地切除肿瘤病灶且复发率低,但往往需要特制的关节假体或自体/异体骨重建受累关节,给患肢术后功能带来较大损失.因而,囊内手术仍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疗手段.本文随访了我院自1997年
骨缺损的治疗是骨科医生经常所面临的课题。近年来,骨组织工程学的发展为临床上各种骨缺损的治疗带来了希望。面对种类繁多的骨移植替代品,应用何种材料填充骨的良性病变切除后的骨缺损是目前骨科医生所面临的选择之一。本文介绍了应用真空搅拌可注射硫酸钙MIIGX3(minimally invasive injectable graft X3,美国WRIGHT公司)填补骨的良性病变切除后遗留的骨缺损22例的治疗过
Bid(BH3 Interacting Death Agonist)是一个只含BH3结构域的促凋亡的Bcl-2家族成员。通常情况下,Bid分子定位于细胞浆中,并不表现其促凋亡的活性。本文中所构建的重组促调亡分子是以HER2为靶点,旨在研究该重组蛋白对骨肉瘤E10细胞的促凋亡作用,探索其在骨肉瘤治疗中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