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训练对双眼视功能建立的研究

来源 :2016视觉健康创新发展国际论坛暨2016全国眼视光学术大会、2016视光产业发展论坛、第2届中国近视眼会议、2016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24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间歇性外斜通过4D数字化多媒体系统功能训练的效果.方法:随访30例间歇外斜患者,平均年龄7.4岁,男1 7人,女13人,最大斜角角膜映光法(33cm)≤15°,使用4D数字化多媒体系统功能训练,平均每人训练1 3次,每周训练≥2次,训练前后使用同视机检查他觉斜视度,融合范围和远距离立体视;用颜少明编写的《第三代立体视觉检查图》检查训练前后近距离立体视.并用SPSS19.0对训练前后数据做统计分析.
其他文献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visual quality contrast after WG-QO-LASEK and WG-SBK for the correction of high myopia.Method: We carried out the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pre-and post operative clinical da
会议
目的:探讨角膜塑形镜对单眼近视患者近视控制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1月在河南省眼科研究所因单眼近视验配角膜塑形镜的青少年患者32例,男15例,女17例,平均年龄12.13±2.04岁.右眼近视23例,左眼近视9例,双眼间屈光参差量为3.56±1.42D.
会议
目的:调查山东省冠县7-15岁青少年近距单眼调节灵敏度的分布情况;筛选出影响青少年调节灵敏的相关因素,探讨调节灵敏度与近视发生发展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近视的有效控制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会议
目的:探讨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对近视患者眼表形态的影响.方法:近视患者21名(42眼),年龄为12.6±2.6岁,给予过夜配戴角膜塑形镜矫正近视,分别于其戴镜前和戴镜后一天、一周、一个月、三个月时进行角膜地形图的检测.角膜地形图用德国产Pentacam来测定.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会议
目的:分析调节异常和非斜视性双眼视异常导致儿童视疲劳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201 5年9月至201 6年3月于我院视光门诊就诊的因调节异常和非斜视性双眼视异常导致视疲劳的患儿,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
会议
目的:通过分析典型成功病例阐述选择优质高精度角膜塑形镜类型对于增加验配成功率具有积极作用.病例一:患者自幼左眼近视,近视增长迅速,右-0.50/-0.25×145-1.0左-12.75/-2.75×5-0.8.左眼配戴RGPCL矫正,2年后发现双眼近视有所增长,右眼轻度近视,左眼高度近视,遂双眼分别验配角膜塑形镜,右眼夜戴,左眼日戴.定期复查角膜结膜以及镜片情况,并复查眼轴及屈光度矫正视力,每年更
会议
角膜塑形镜镜片的护理在后期比较容易被忽视的,且基于循证的可靠干预措施较少,并缺乏统一规范的镜片护理标准,厂家侧重点在患者角膜健康而镜片毛糙、较深的划痕、基弧变形、蛋白沉淀等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每次复诊角膜塑形镜镜片的检查不易忽视。
会议
目的:观察激光共焦显微镜下轻中度圆锥角膜(KC)的角膜上皮下神经形态特点,并对其进行定量分析。探究角膜上皮下神经变化规律与圆锥角膜病程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海德堡激光共焦显微镜(HRT Ⅱ)观察轻度KC组(17眼),中度KC组(23眼)和正常组(24眼)角膜上皮下神经纤维的形态特点,采用ACCMetrics软件对各组角膜上皮下神经纤维密度(CNFD),神经纤维分支密度(CNBD),神经纤维长度(C
会议
目的:通过比较改良移近法、负镜片法两种主观方法,分别以视标首次出现持续模糊、不能辨认视标为标准测量调节幅度,以确定主观测量方法在不同方法、不同标准间的重复性。
会议
目的:通过视觉训练改善早老花的症状.方法:收集40-45岁出现早老花现象患者共20例,收诊依据是通过视疲劳调查问卷,得分大于1 6分者(小于1 6分可认为无视疲劳).并进行全面眼科检查排除眼病,无器质性病变,进行屈光检查,要求单眼远屈光矫正视力≥1.0,并且眼位在是3±3△.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