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前汛期暴雨降水时空分布特征

来源 :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f0121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南是我国洪涝灾害多发的地区之一,几乎每年夏天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发生,加之该地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频繁的洪涝往往会造成巨额生命财产损失,因此对华南降水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华南前汛期(4、5、6月)降水频率高强度大,总降水量约占全年的百分之四十,特别是五六月份,降水占到前汛期的77[%],暴雨降水占前汛期暴雨降水的82[%],华南的洪涝灾害也多发生在这两个月。洪涝灾害往往是由大范围持续性暴雨造成,因此明确暴雨的形成条件和机理、提高暴雨的预报水平可以有效增强对洪涝灾害的防范从而带来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其他文献
多普勒速度模糊不仅会造成对径向速度资料的错误使用,而且会导致相关二次产品的错误。各种速度退模糊算法有各自的优缺点,但单独使用时,均不能很好地自动完成速度退模糊处理,需要人工干预。因此,本文提出根据不同速度退模糊算法的特点,对几种方法进行组合使用,以达到在实时业务应用中,由系统自动完成多普勒速度模糊消除和质量控制的目的。该算法在windows系统下用VC++语言编程实现后,可以较好的完成对速度资料的
2月底,一股强冷空气自新疆侵入我国后,自西向东先后扫过西北进入华北抵达东北,向南翻越青藏高原进入四川冲向华东抵达华南,至3月5日冷空气光顾了我国的全境。这股冷空气所到之处大部分地区出现了剧烈的天气,其中大风吹翻了在南疆奔驰的旅客列车;狂风在黄海、勃海一带掀起了风暴潮;冷锋使华北出现了半个世纪中同期少见的雨雪天气;冷空气抵达东北降了几十年不遇的大暴雪;锋面使长江中下游出现大面积的春雷;冷空气冲向华南
利用CDAS-NCEP/NCAR Reanalysis资料,应用PennState/NCAR的高分辨率中尺度模式MM5V3-7,成功模拟出2005年7月9日到12日,东北冷涡诱发的一次连续雷雨过程,重点分析了7月9日造成沈阳及周边地区的一次局地暴雨过程,并对其中的一个连续发展的中β尺度对流系统的演变、中尺度结构特点进行了研究。发现冷涡总是以水平旋转的中高层的干冷空气堆作为其结构特点,中高层的涡度大
利用单站气象要素时间序列,对陵水天气变化趋势给出定量的指标,经过应用、验证发现这些指标能帮助预报员更客观地把握天气趋势变化,为预报提供依据和思路。
对2009年6月16日发生的强对流天气成因进行了分析,结论是:本次强对流天气是由低层冷空气和中尺度辐合线共同触发的;水汽的输送由低西南气流完成;K指数、Li指数等的演变反映出有利的不稳定能量;水汽云图对强对流天气的预报有着重要作用。
本文采用WRF非静力数值预报模式,对2006年1月13-14日发生在华北地区及山东半岛的一次大雾过程进行了不同大小模拟区域,分别采用NCEP资料和T213资料作为其边界条件的模拟对比试验。对模拟预报场与实际分析场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中尺度模式初值仅显著影响模式积分开始后的一段时间,以后的趋势预报主要决定于边界的信息;初值与边值影响的时间长短与模式区域有关,如果模式区域较大,初值影响时间较
通过对2008年1月我国南方较强一次雨雪天气和7月渤海湾地区的一次暴雨过程的预报结果分析可知,空军MM5区域数值预报系统无论是对天气形势的预报,还是对强降雪和暴雨的预报效果都较为理想,不仅能较为准确反映天气过程中南北系统的相互作用和发展演变,而且能预报出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发展和水汽分布。对降水预报不但雨带分布预报较好,而且对强降水中心位置和强度的预报都较真实反映了实际状况。与日本模式相比,空军MM5
基于我国160站1951~2007年的月降水观测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Hadley中心的海表温度(SST)资料,将江淮梅雨分成淮河梅雨和江南梅雨,分别对这两部分6、7月降水进行了分析并加以比较。结果表明:淮河和江南梅雨期的降水量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淮河梅雨有显著增加的趋势,而江南梅雨则显著减少。在年际变化的时间尺度上,对应于淮河梅雨的多雨年,中高纬度表现为明显
2007年8月10日第7号台风“帕布”在广东沿海消失后,尾随而上的南海季风槽给华南沿海和台湾岛带来持续多日的暴雨和大暴雨。由于南海季风槽是华南最主要的降水系统,因此有必要研究8月第3候引发华南大暴雨的南海季风槽的异常特征及其可能的原因。首先分析了季风槽的气候平均时空特征。研究表明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位于季风槽的南侧,表现了季风槽独立的空间结构特征。南海季风槽强度8月中最强。对2007年季风槽的分析表
使用ERA-40再分析资料和ECHAM5/MPI-OM模式输出资料分析了北半球平流层行星波与平均流相互作用及其对ENSO循环的响应。平流层波动主要是受地形的动力强迫和海陆热力差异的热力强迫产生的准定常行星波。结果显示,行星波冬季活动最强,沿极地和低纬的两支波导传播,与之前的研究结果一致,而夏季被限制在对流层内。波动的三维结构进一步显示,45°N以北的欧亚大陆和东北太平洋行星波位势高度纬向偏差西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