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Y-3卫星遥感海表温度资料同化试验及结果分析

来源 :2011年第二十八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xlzy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洋气象研究特别是业务预报中对卫星遥感观测资料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较之于稀疏的浮标或船舶的海洋观测资料,卫星遥感资料能提供覆盖全球的,高密度的时空连续数据,使我们得到更丰富的海洋观测信息。因此,遥感数据在海洋资料同化中的应用研究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我国去年5 月发射的新一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三号(简称FY-3)具有获取全球、全天候海洋及空间环境参数的能力。其提供的气象卫星可见光红外辐射计(VIRR)海表温度产品是一种新的海洋表面温度(SST)资料,填补了国内极轨气象卫星海表温度资料的空白。在气候和海洋科学研究中,海洋表面温度是一个重要的变量,它是海气热力交换的一个重要表征量,与ENSO、MJO 等重要的海洋气候现象紧密关联,也是全球变暖、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的指示量。海表温度资料的同化历来很受重视,它可以显著提高季节预报的准确率。基于上述背景,本文利用国家气候中心正在发展的第二代全球海洋资料同化系统(BCC_GODAS2.0),使用FY-3 气象卫星VIRR SST 的试验产品进行同化试验,通过检验其效果,为FY-3 海表温度资料在该资料同化系统中的业务应用提供参考。针对FY-3 的SST 试验产品,我们也开发了质量控制系统对数据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以保证进入同化系统的观测资料质量。本文同化的观测资料时段是从2009 年3 月至2010 年2 月12 个月的FY-3 卫星遥感海表温度资料。针对卫星遥感海表温度资料的特点,通过数据稀疏化、位置检查、极值检查和空间一致性检查四步质量控制,将不合理的海温值进行了剔除。分别用甚高分辨率辐射计(AVHRR) SST 和VIRR SST 进行了质量控制试验,通过和OISST 进行对比分析,证明了质量控制方案能有效的剔除了不合理的海温值,保证了进入同化系统前的观测资料的质量。通过四步质量控制,识别剔除了约占总数据量的25%不合理数据。剔除的数据主要分布在热带太平洋海域、海岸交界处及两极地区。利用BCC_GODAS_2.0 对经过质量控制后的VIRR SST 资料进行了全球的1 年资料同化试验,同化试验结果使用热带太平洋准实时观测系统(TAO)、最优插值海表温度(OISST)以及NCEP 的全球海洋资料同化系统温、盐数据(GODAS)进行检验。试验结果证明,由于现在所用FY-3 是试验产品,质量较不稳定,部分时候偏差较大,质量控制只能去除极端异常值,对于偏差无法去除。因此,同化后部分地区效果不理想,但是对热带海域改善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尤其在热带西太平洋区域,与OISST 的海表温度及GODAS 的海表盐度相比温度及盐度的均方根误差较同化前分别降低了0.1℃和0.228psu,并且在海洋的垂直方向上对混合层及温跃层的温、盐改善比较明显。因此我们认为,随着FY-3 试验产品的质量趋于稳定,同化产品效果也会得到提升,FY-3 的 SST 资料有比较高的业务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本文对江淮地区近4年全国闪电定位网监测的闪电记录与人工观测的雷暴记录的一致性进行对比,得到:相对人工观测的雷暴记录,闪电定位系统的闪电记录既存在空测,也存在漏测.就江淮地区而言,南部和东部(34°N以南、114°E以东)二者的一致性更好些,114°E以西和34°N以北一致性差些,该区域闪电定位系统的空测和漏测都有所加大.人工雷暴观测记录代表的是测站周围一定范围内发生的雷电,测站不同半径范围内的闪电
利用安徽省雷电灾害资料和闪电定位资料,对1998-2012年的雷电灾害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选取年平均雷灾次数N、年平均伤亡人数M和年平均经济损失E作为基本评价指标,利用熵权综合评价模型对安徽省78个县级行政单位的区域雷电灾情进行评估,对雷电灾害强度空间分布做了等级划分.结果表明:2002-2009年为安徽省雷电灾害高发年份:全省雷电灾害主要集中发生在6、7、8三个月份:雷电灾害发生于城市(县城)的
利用高速摄像和同步的闪电快电场变化资料分析了一次由附近自然正地闪云内放电过程触发产生的高塔上行闪电,分析发现高塔上行正先导发生在相关的正回击之前79.92 ms,正回击接地点距高塔距离为5.77 km.同时分析得到上行正先导2-D平均速度算术平均值为0.48× 105m/s,几何平均值为0.45×105/s.最后推测了这一类触发式上行闪电的可能产生机理,认为正地闲回击之前具有较长水平通道的云内放电
本文通过对罗源县63所中小学188座校舍防雷现状的调查分析,指出罗源县中小学校舍防雷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罗源县雷暴特点和全县中小学雷灾统计情况,从雷电防御技术和雷电综合管理两方面提出防御措施和对策.
统计发现一次雷暴过程中15分钟时间段内的共有693例闪电中爆发式窄脉冲序列(Regular Pulses Bursts, RPBs).典型的脉冲宽度、脉冲间隔和持续时间分别是0.5-1μs,2-10μs,0.1ms-5ms.一般的,RPBs伴随K变化,M过程或直窜梯级先导出现.发展了一个算法可以对RPBs进行高时间分辨率(可达2μs)的三维定位.主要分析了一次云闪内四次RPBs放电过程、一次直窜梯
基于GPS同步和时差法定位技术的闪电VHF辐射源三维定位和闪电辐射脉冲功率接收系统(中心频率为270MHZ,3dB带宽6MHZ),对青藏高原东部青海大通地区的闪电过程的辐射脉冲峰值功率分布进行了同步观测研究.利用辐射脉冲接收系统,即斜率为24mV/dB,截距为-108dBV的对数放大器,根据输出电压的值求出输入功率的值,然后利用闪电辐射脉冲功率的计算公式对一次正地闪、一次负地闪以及一次云闪的辐射脉
利用5年闪电定位资料和14年雷电灾害资料,综合分析了东莞市闪电特征和雷灾特征,结果表明境内闪电主要为负闪占97.6%,正闪的平均电流幅值为27.9kA略大于负闪的25.5kA.平均每年发生雷灾30起,几乎每年都有人员伤亡,设备受损占80%,直接经济损失约100万元/年.闪电和雷灾的年分布呈双峰特征,峰值出现在6月和8月,前汛期和后汛期闪电发生频次与雷灾成反比.闪电和雷灾的日分布主要发生在下午,上午
为考察云数值模式中的云物理方案和对实例云物理和降水过程的模拟能力,本文将中尺度数值模式(WRF)模拟的华北地区一次积层混合云的徽物理结构特征、降水过程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环北京地区三架飞机联合云探测试验数据以及雷达、地面降水观测数据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WRF模式能够较好地模拟出此次积层混合云的云系演变、雷达回波和降水分布特征.对比结果是:(1)模式模拟的云中液态水含量(LW
本文利用福建省气象局自动站雨量资料和周宁水电站蓄水资料,选取周宁电站流域内近五年内的30个降水过程,分别采用surfer二次开发下的12种不同差值方法进行计算,分析比较了关注区域内的面雨量估算值及雨量空间内的分布特点,探讨得出业务工作中相对便捷、有效、准确的区域面雨量插值计算方法。结果表明,在多种插值计算方法中,改进谢别德法、克里格法和径向基函数法网格法不仅估算值相对误差较小,而且绘图效果较好.进
ATOVS 是先进的TIROS 业务垂直探测器(TOVS)的简称,主要搭载在美国NOAA-KLM 系列极轨气象卫星上(NOAA-15、16 、17 和18)。ATOVS 由3 个相互独立的仪器组成,分别为高分辨率红外探测器3 型(HIRS-3)、先进的微波探测器A 型(AMSU-A)和先进的微波探测器B 型(AMSU-B)。其中,HIRS-3 包含于卫星NOAA-15、 16 和17 上;AMS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