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常见过敏原--甲醛及甲醛释放剂在一般人群中的致敏情况研究

来源 :2014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woba12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甲醛和甲醛释放剂作为环境常见过敏原,广泛应用于洗浴用品、化妆品、家用和工业用途的产品,是变应性性接触性皮炎的常见原因.我国一般人群甲醛过敏情况研究不多,2010年我们曾报道一般人群中甲醛斑贴试验阳性率为1.5%,本研究对一般人群中甲醛的接触过敏是否有所增加,甲醛释放剂过敏情况及其是否与甲醛过敏相关进行研究.方法:招募健康北京在校大学生进行斑贴试验,是否已知对甲醛及甲醛释放剂过敏不影响入组.斑贴试验采用常规方法,将市售标准甲醛及甲醛释放剂置于市售斑试器内,贴于志愿者后背部并在48h后移除,根据国际接触性皮炎研究组(ICDRG)的判断标准,在48-96h观察结果.结果:甲醛释放剂过敏,7例(53.8%)单纯甲醛过敏,3例(23.1%)单纯甲醛释放剂过敏,其中,1例同时对甲醛、甲基异噻唑啉酮阳性,1例同时对甲醛、乌洛托品阳性,1例甲醛、夸特15、重氮烷基咪唑脲阳性.结论:甲醛过敏与性别、年龄无关.甲醛释放剂过敏不能通过使用甲醛斑贴试验进行检测,反之亦然,二者不能相互替代.
其他文献
探讨妊娠糖尿病相关负性情绪及护理干预对策,对减少母婴相关并发症,改善妊娠糖尿病患者和新生儿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强调,社会、心理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以及预后中的作用,需要重视社会、心理和生物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协同的交互作用,同时在工作中需要以患者为中心,注重人的整体性质。因而在治疗妊娠糖尿病的同时,也需关注妊娠糖尿病患者的负性情绪,以减少负性情绪给母婴带来的危害
会议
目的:观察对初始胰岛素治疗患者进行电子档案式随访的效果。方法:便利选取140例门诊初始胰岛素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干预组患者进行为期12周的电子档案式随访;对照组接受常规随访。结果:干预组的知识水平、FBG达标率和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电子档案式随访能提高初次基础胰岛素治疗患者的知识水平和治疗依从性,进而更好地控制血糖。
会议
目的:探讨在住院糖尿病患者中开展综合健康就教育的效果.方法:便利选取140例住院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实施综合健康教育.于入院和出院当天发放糖尿病知识问卷.结果:患者出院时的糖尿病知识水平明显高于入院时(P<0.01).结论:综合健康教育能提高住院患者的糖尿病知识水平,激发患者的积极性,进而更好地达到患者自我管理的效果.
会议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1型糖尿病居家戴胰岛素泵患者血糖稳定达标率的应用效果.为了提高1型糖尿病患者居家戴泵血糖稳定达标率,2012年3月成立品管圈组织,通过QCC活动,采取护士分层管理,建立科室三级质控网络,实施各级护士分工合作,进一步完善了护理质量监督与评价机制,提高了1型糖尿病居家戴泵患者血糖稳定达标率.经品管圈活动,1型糖尿病居家戴泵患者血糖稳定达标率从53.75%提高到85%;全科护士糖尿病
会议
目的:探讨短期短期强化随访管理对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知、信、行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分析完成短期强化随访的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与未完成随访患者8年后的疾病控制及知、信、行现状的差异.结果:短期强化随访在8年后仍有助于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疾病控制,随访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甘油三酯水平均好于对照组(P<0.05),而在糖尿病知识、态度、行为方面,完成随访管理的患者
会议
国内外医疗模式不同,糖尿病教育的内容、形式、执行也不尽相同.全院糖尿病教育应覆盖内分泌专科病区、专科门诊、非内分泌专科病区的所有糖尿患者.对专科病区的糖尿患者的教育工作,要根据入院时评估(疾病状态、社会背景、费用情况、文化知识、糖尿病知识、对健康的期望等),制定个体化的教育方案并实施,出院前考核效果并重点培训患者特别需要掌握的如注射技能等,出院后1、3、6、12月随访,了解患者的糖尿病自我管理能力
会议
目的:糖尿病患者总数在我国已超过9000万。饮食治疗作为T2DM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已引起高度重视, "食物交换份"法更是成为基本方法被广泛采用。然而,很多临床医护人员对如何科学地利用交换份配餐并不精通。本研究正是为了解决此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食物交换份的配餐系统,采用带芯片或条码功能的食物模型或卡片进行数据采集,系统具备分析功能,提供评估意见。本系统对丰富医护人员的患教手段,提高T2DM患者的营养治
会议
目的:探索笑气镇静技术在牙科畏惧症患儿口腔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就诊患儿中,选取无法配合常规口腔治疗的牙科畏惧症患儿116名.将笑气镇静技术作为辅助治疗方法应用于患儿口腔疾病的治疗,采用儿童畏惧量表一牙科分量表(CFSS.DS)评价患儿治疗前后主观焦虑水平以及就诊行为改善程度的变化;运用Venham临床焦虑及合作行为级别评定量表评定患儿治疗过程中的焦虑水平及行
会议
目的:回顾117例儿童全身麻醉下牙科治疗(DGA)的基本情况、治疗内容、并发症、回访及复查情况。方法:对2012年-2014年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口腔医学中心应用DGA治疗的117例儿童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目前接受DGA治疗的患儿以重度低龄儿童龋为主,患儿无法配合治疗及残障为选择DGA的主要原因;全部病例均为一次性治疗口内所有患牙,治疗内容包括涂布氟保护漆、乳磨牙及恒磨牙窝沟封闭术、龋齿充填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减轻全身麻醉下儿童牙病治疗术后躁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7岁,拟全麻下行牙病治疗患儿6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每组20例.治疗结束前2min静脉给予咪达唑仑0.05mg/kg(A组)、咪达唑仑0.025mg/kg(B组)和生理盐水2ml(C组).记录麻醉前(T0)、治疗结束时(T1)、拔管时(T2)、拔管后(T3)各时点HR、MAP、SpO2以及拔管后5min、10min、15